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何以解忧,这事儿到底咋办
第一章:解忧这事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说起“何以解忧”,这词儿听着就挺文艺的,像是从古诗词里蹦出来的其实啊,它就是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当咱们心里不痛快的时候,该咋办
我第一次认真思考这个问题的,是大四那年。当时找工作找得焦头烂额,宿舍里三个哥们儿全失业了,每天不是打游戏就是睡觉,看着镜子里胡子拉碴、眼神黯淡的自己,突然就问自己: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解忧”的需求,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可能是因为工作不顺心,可能是感情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家庭里头闹别扭了。当生活不按咱们剧本走的时候,那种憋屈、那种无助,谁都得经历。
我有个哥们儿,创业失败后,整个人都抑郁了,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说啥也不肯出门见人。他跟我说:”我以前觉得挺牛逼的,现在啥也不是了,活着没意思啊”。看着他被窝里掉出来的烟头,我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
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何以解忧”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可真正要回答它,却并不容易
有人说,吃顿好的就忘了;有人说,找朋友吹吹牛就过去了;也有人说,干脆大醉一场。这些方法呢,确实能暂时缓解一下,但问题还在那儿呢,你总不能天天吃吃喝喝喝吧。所以啊,我觉得,解忧这事儿,关键得看你怎么看待”忧”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认知重构”,就是说,同样一件事,你从不同角度看,感受可能完全不一样。我那个失业的哥们儿,后来在家人朋友的鼓励下,重新找工作。刚开始也碰壁,但他跟我说:”我现在明白了,创业失败不代表我这个人不行,只是这条路走不通而已”。你看,换个角度看问题,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了。所以啊,解忧的第一步,可能是调整心态
我看过一个研究,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和成长型。固定型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一旦失败就全完了;成长型的人则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在遇到困难时,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同样是考试没考好,固定型的人可能会想”我果然不行”,然后就放弃努力;而成长型的人可能会想”这次没考好,我得找找原因,下次改进”。你看,同样是面对挫折,结果能一样吗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提一个人——苏轼。这位大文豪一生坎坷,被贬过黄州、惠州、儋州,可他每次都能写出流传千古的名篇。他在《定》里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看,这心态,多豁达。所以啊,解忧这事儿,除了调整心态,还得有点苏轼那样的生活态度——不管风雨多大,都得往前走
第二章:解忧的方法,其实挺多的
第一种,运动。这玩意儿太神奇了,我亲身体验过。去年我工作压力大,晚上失眠,白天没精神。朋友建议我试试跑步,一开始我挺不情愿的,觉得浪费时间。可跑了几次之后,我发现失眠明显改善了,心情也好了很多。后来我查了资料,发现运动确实能促进大脑内啡肽,这种物质能让人产生愉悦感。有个叫约翰·瑞迪的科学家,专门研究运动对大脑的影响,他写了一本书叫《运动改造大脑》,里面说运动能改善情绪、提高认知能力。你看,这可不是瞎说的
我有个朋友,失恋后整天以泪洗面,后来她开始健身,每天跑步、举铁,三个月后整个人都变了样,不仅身材变好了,人也自信多了。她跟我说:”运动的时候,我什么都想不了,就想着怎么跑得更快、举得更多。这种感觉太好了,让我暂时忘记了痛苦”。所以啊,当你感到忧愁时,不妨试试运动,哪怕只是散步也好
第二种,倾诉。人不能是闷葫芦,有话得说出来。我有个习惯,每次遇到烦心事,都先跟老婆吐槽。开始她嫌我烦,后来慢慢习惯了,现在她反而成了我的”首席心理咨询师”。心理学上有个”社会支持理论”,就是说,人在遇到困难时,来自亲友的支持能显著缓解压力。有个叫赫伯特·西蒙的研究发现,得到他人支持的人,康复速度比独自面对的人快得多
我见过一个案例,一个姑娘失恋后抑郁,她的闺蜜天天陪她聊天,给她做饭,还陪她逛街。几个月后,姑娘明显好转了。她说:”要不是我的闺蜜,我可能就撑不下去了”。你看,有时候倾诉不仅仅是为了发泄,更是为了获得支持。倾诉也得讲究方法,不能光抱怨,还得有人能给你建议。就像我跟我老婆聊天,她虽然不一定懂我的专业问题,但总能从生活角度给我些启发
第三种,写作。写日记是个好习惯,我坚持了十年。有时候心里憋屈,写下来就好了。有个作家叫安妮·拉莫特,她在《关于写作》里说:”写作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她说自己写作时,常常不知道下一步该写什么,但只要开始写,思路就会慢慢清晰起来。我发现这特别对,有时候写着写着,问题就自己解决了
我有个朋友,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后来他开始写工作日记,记录每天遇到的问题和想法。半年后,他不仅睡眠改善了,工作能力也提高了。他说:”写日记的时候,我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想,这样想得就透彻多了”。所以啊,当你感到忧忧愁愁时,不妨试试写作,哪怕只是写几句话也好
第四种,旅行。这可能是最老套的方法了,但确实有效。我每年都会安排几次旅行,不是为了玩,而是为了换个环境。有个叫约翰·列侬的名言:”旅行可以让你看到更大的世界,也可以让你更了解自己”。我发现这话特有道理,每次旅行回来,我都会对生活有新的认识
我有个朋友,失恋后整天闷在家里,后来他跟朋友去西藏旅行了一个月。回来后,他跟我说:”西藏的风景太美了,我以前只知道工作、生活,根本不知道世界这么大。这次旅行让我明白了,生活不只有爱情,还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你看,换个环境确实能让人换个心态。旅行不一定要去多远,有时候就在城市里转转,找个没去过的地方喝杯咖啡,也能起到类似效果
第五种,学习。遇到困难时,很多人会逃避,但如果你能迎难而上,学习新知识,往往能找到新的解决方法。我有个朋友,工作遇到瓶颈,后来他报了个培训班,学习新技术。几个月后,他不仅解决了工作问题,还得到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他说:”学习的时候,我忙得不亦乎乎,哪还有时间想那些烦心事”
心理学上有个”成长型思维”,就是说,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人,更容易面对挑战。有个叫卡罗尔·德韦克的研究表明,这种思维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会主动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放弃。所以啊,当你感到忧愁时,不妨考虑学习新东西,哪怕只是看几本书也好
第六种,求助。这可能是最难开口的,但也是最有效的。我有个朋友,生意失败后,整个人都垮了,后来他勇气去找心理咨询师。刚开始他挺抵触的,觉得花钱看病是丢人的事。但几次咨询后,他发现咨询师不仅能给他建议,还能帮助他理清思路。他说:”我现在明白了,求助不是软弱,而是勇敢的表现”
心理学会的研究表明,心理咨询对解决心理问题非常有效。有个叫艾伦·贝克的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CBT)能有效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所以啊,当你感到实在无法独自面对时,不妨考虑求助专业人士。选择咨询师也得讲究方法,最好找有资质、口碑好的。我朋友后来找的咨询师,就是通过朋友推荐找到的,效果还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