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呀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首让我心颤好久的长诗——《上邪》这首诗可能很多朋友都学过,但它的背后其实藏着一段超级动人的爱情故事我第一次读到《上邪》的时候,就被那种决绝又深情的感觉打动了,仿佛能听到那个女子的声音在耳边回荡这首诗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收录在《古诗十九首》里,虽然年代久远,但它的情感却像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据说这首诗是一位女子在绝望中写下的,为了表达自己对情人的爱之深、恨之切今天,我就想从我的角度,带大家一起走进《上邪》的世界,看看这段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到底有多震撼人心
一、《上邪》的原文与初读感受
《上邪》这首诗篇幅不长,但每一句都像刀刻一样深刻原文是这样的: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一次读这首诗,我就被那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到了特别是那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简直就像要把天地的法则都打破才能与爱人相守这种极端的想象,让我觉得这个女子对爱情的执着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我特意去查了资料,发现《上邪》这首诗在古代就被认为是”绝唱”级别的作品东汉时期的学者赵岐在《诗注》里就说:”此诗之妙,在于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确实,这首诗没有任丽的辞藻,就是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最深沉的爱我甚至觉得,这首诗的震撼力不在于它写了什么,而在于它没有写什么——没有写山盟海誓的甜蜜,没有写花前月下的浪漫,只有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一次次把绝望推向极致的决心
二、《上邪》中的爱情哲学:极端与纯粹
《上邪》最打动我的地方,就是它那种近乎疯狂的爱的表达方式我们平时表达爱,可能会说”非你不嫁””非你不娶”,但这首诗里的女子却把这种爱推向了极致她愿意等山没有峰,江水干涸,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拢——这些在自然规律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她都愿意作为与爱人相守的条件
这种极端的表达方式,其实反映了人类爱情中一种非常纯粹的状态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爱情心理学的书,作者约翰·格雷在《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里提到,女性在表达爱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强烈的情感共鸣这位女子的”上邪”之誓,就是这种情感共鸣的极致体现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复杂的承诺,只需要一次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就能表达出最深沉的爱
我特别想到一个案例去年我在云南旅游的时候,遇到一对老夫妻,他们已经结婚六十多年了老奶奶拉着我的手,一边抹眼泪一边说:”我们年轻的时候,村里人都说我们疯了,我跟他约定,谁先死谁就别惦记另一个”这种朴素的承诺,跟《上邪》里的誓言何其相似虽然一个是古代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一个是现代老人对相伴的坚守,但那种纯粹的情感却跨越了时空,让人动容
三、《上邪》的文化影响:从古至今的爱情绝唱
《上邪》这首诗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它所处的时代我查阅了资料,发现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历代文人墨客都对这首诗推崇备至南朝的文学家萧统在《文选》里就收录了这首诗,并评价它”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在《锦瑟》里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虽然这首诗的主题不同,但那种对爱情极致追求的精神内核,跟《上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我特别感兴趣的是,《上邪》这种极端的爱情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强烈的共鸣比如现在很多情侣写的情书,虽然不会像《上邪》那样写山崩地裂的誓言,但那种”非你不可”的执着,那种”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的承诺,其实都是《上邪》精神的延续
我有一个朋友,他跟女朋友分手的时候,写了一封情书,里面有一段特别打动我:”如果有一天我不再爱你了,那就让我像《上邪》里的女子那样,等山没有陵,等江水干涸”虽然这只是年轻人的调侃,但那种对爱情的执着,那种愿意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跟《上邪》里的精神一脉相承
四、《上邪》中的女性意识:古代女性的爱情
《上邪》这首诗之所以让我特别感动,还因为它在古代社会展现了一种非常强烈的女性意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往往没有话语权,更不用说表达自己的爱情了但这位女子却用”上邪”之誓,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那种爱是至高无上的,是于一切之上的
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古代女性文学的论文,作者指出,《上邪》这种极端的爱情表达,其实反映了古代女性对爱情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她们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内心深处依然渴望真挚的爱情这种渴望,在《上邪》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我特别想到一个案例在敦煌的藏经洞里,发现了很多古代女性的写本,其中就包括一些表达爱情的诗歌这些诗歌虽然不像《上邪》那样著名,但同样展现了古代女性对爱情的执着比如有一首《寄夫》写道:”夫在远方征,妾在深闺中日夜相思苦,泪湿罗衣裳若得君一信,死生亦无妨”这种朴素的情感表达,跟《上邪》的精神内核是一致的
五、《上邪》的艺术特色:直白与象征的完美结合
《上邪》的艺术特色非常鲜明,就是那种直白与象征的完美结合一方面,它用非常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女子的誓言;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一系列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象征性地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这种艺术手法,使得《上邪》既有很强的叙事性,又有很强的抒情性
我最近在研究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发现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上邪》的这种特点比如现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在《古典新论》里就指出,《上邪》”以直白见真情,以象征显深意”,是”汉乐府民歌的典范之作”闻一多还特别提到,《上邪》的这种艺术手法,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特别想到一个案例唐代诗人李白的《长干行》里写道:”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门前旧行迹,一一生绿苔”虽然这首诗的主题不同,但那种直白而真挚的情感表达,跟《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在《李太白》里也提到,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受到了《上邪》的影响
六、《上邪》的现代启示:爱情需要怎样的坚守
《上邪》这首诗虽然写的是古代的爱情故事,但它对现代人的启示却非常深刻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爱情的真谛而《上邪》却提醒我们,真正的爱情需要怎样的坚守
我最近参加了一个关于现代爱情的研讨会,很多专家都提到了《上邪》的重要性比如著名情感专家赵永久在《爱情心理学》里写道:”《上邪》虽然极端,但它表达了人类对爱情最美好的向往——那种愿意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赵永久还特别提到,《上邪》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爱情需要坚守,但不是盲目的坚守
我特别想到一个案例我有一个朋友,他跟女朋友交往了五年,最后因为现实压力分手了分手的时候,他跟我说:”如果早知道爱情这么难,我一定会像《上邪》里的女子那样,等山没有陵,等江水干涸”虽然这只是年轻人的调侃,但那种对爱情的向往,那种愿意为爱牺牲一切的决心,跟《上邪》的精神一脉相承
相关问题的解答
《上邪》的作者究竟是谁
《上邪》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谁,历来都是一个谜根据现有的资料,我们只知道这首诗出自汉代的乐府民歌,但具体是哪位诗人写的,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在古代,乐府民歌的创作往往是一个集体过程,可能是由多位诗人共同完成的而且,古代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