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探究古人智慧:古来万事东流水背后的深刻寓意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古来万事东流水”。这句话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行路难·其一》,原文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而”古来万事东流水”则常被后人单独引用,成为表达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哲理。这句话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智慧?它又如何映照出古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今天,我就以”古来万事东流水”为中心,带大家一起探究其中蕴含的丰富寓意。

一、历史溯源:从《楚辞》到李白的千古绝唱

咱们得先从这句话的出处说起。”古来万事东流水”并非李白首创,它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的《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思,君思我兮不得闲。互曼兮既留,烂昭兮未央。期我乎中洲,送我乎千里之外兮。”

虽然原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东流水”三个字,但屈原在《九歌·湘夫人》中描绘的意境与”东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送我乎千里之外”的句子,那种一去不返、如东流之水的决绝感,已经隐隐透出了万事无常的意味。

真正让”东流水”成为表达人生无常经典意象的,是东汉末年著名家、文学家王粲的《七哀诗》:”西京乱无象,豺虎坐相向。复道行欲绝,数里不见羊。百鸟飞归山,孤兽鸣野冈。告余日易暮,星汉共明光。”

其中”百鸟飞归山,孤兽鸣野冈”的句子,虽然不是直接描写流水,但那种万物各有归处、人生却如孤兽般漂泊无依的意境,与”东流水”的寓意有相通之处。真正将”东流水”作为人生无常象征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岁暮》:”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特别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的句子,那种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觉,与”东流水”的意象高度契合。而到了唐代,李白更是将这一意象发扬光大,在《行路难·其一》中写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与”古来万事东流水”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是积极进取,后者是随遇而安;前者是人生奋斗,后者是人生无常。

从屈原到王粲,再到谢灵运,最后由李白集大成,”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一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从最初的山水意象,逐渐演变为表达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理象征。这种演变过程,不仅反映了诗歌艺术的发展,也反映了古人对人生、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思考。

二、哲学意蕴: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

“古来万事东流水”最深刻的寓意,在于它揭示了宇宙万物永恒变化的本质。咱们都知道,水是自然界中最具流动性的物质,它没有固定的形态,总是东奔西流,永不停歇。而”东流水”这一意象,正是古人对这种永恒变化的生动比喻。

《周易·系辞下》中说:”生生之谓易”,意思是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老子在《道德经》中更是明确提出:”道法自然”,而自然的核心就是变化。他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里的老子,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只有顺应这种变化,才能长久。

《庄子·天下》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意思是说,在无限宇宙中,任何有限的存在都是微不足道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人类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而不是与之对抗。

“古来万事东流水”正是这种观点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人类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而不是与之对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咱们再来看看现代哲学对这种观点的阐释。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提出:”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而绝对精神的核心就是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他说:”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里黑格尔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是合乎理性的。

法国哲学家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提出:”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人首先是存在于世界上的,然后才通过自己的选择来定义自己的本质。这种观点,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不断适应变化,才能找到自己的本质。

从古至今,中外哲学家都在探讨宇宙万物的变化问题。”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一意象,正是这种哲学思考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而人类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而不是与之对抗。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三、人生启示:以不变应万变的生活智慧

“古来万事东流水”不仅是一种哲学思考,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里孔子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在这里用水的特性来比喻最高善的品质:像水一样,能够利益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能够处于众人都不喜欢的卑下位置,这样的人才接近于”道”。

《菜根谭》中说:”天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人必知足而自乐,又常思所以自得者。”这里《菜根谭》的作者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知足常乐,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古来万事东流水”正是这种人生智慧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咱们再来看看现代心理学对这种观点的阐释。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提出:”人活着必须有意义”,而意义的核心就是不断适应变化,找到自己的价值。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的森林》中写道:”如果你掉进了黑暗里,你必须在黑暗中找到自己的路。”这里村上春树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方向。

从古至今,中外思想家都在探讨如何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一意象,正是这种思考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平静。

四、文学影响:唐诗宋词中的流水意象

“古来万事东流水”这一意象,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诗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以流水为喻的诗句,它们或表达人生无常,或抒发离愁别绪,或赞美自然之美。

唐代诗人杜甫在《登高》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里的”不尽长江滚滚来”与”古来万事东流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用长永恒流动来比喻人生的无常。

宋代诗人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里的”羡长江之无穷”同样表达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感慨。

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在《画堂春·一生一代人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