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信息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家长、老师之间都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其中,班和普通老师的关系就特别值得研究简单来说,班是每个班级的”大家长”,负责全面管理班级事务;而普通老师则更专注于自己的学科教学那么问题来了:当两者意见不合时,到底该听谁的这种话语权的差异又该如何平衡呢咱们今天就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一、班和普通老师的角色定位差异
要说话语权的差异,首先得从两者的角色定位说起班和普通老师虽然都是老师,但职责分工完全不同班就像班级的”CEO”,负责统筹全班学生的各项工作;而普通老师则像是”专业总监”,专注于自己教学领域的专业发展
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小学班工作规定》,班的职责包括”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班级活动、协调各科教学、做好家校沟通”等,可见其工作范围之广而普通老师的职责则更聚焦在”学科教学和专业研究”上这种定位差异直接导致了他们在学校生态中的不同话语权重
举个实际例子吧在我教过的学校里,有一次学校要一个大型活动,班认为应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排练,而负责音乐课的普通老师则建议按特长分组这时候,班的话显然更有分量,因为活动最终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但如果是关于音乐教学的问题,那普通音乐老师的话就更有说服力
有研究显示,约65%的学校决策涉及班级管理时,班的意见会被优先考虑这主要是因为班对班级情况最了解,他们的决策往往更符合班级整体利益但这也容易导致普通老师在学校事务中的参与度降低,形成”班说了算”的局面
二、话语权的来源:制度设计与人际互动
班和普通老师话语权的差异,既来自制度设计,也来自人际互动从制度上看,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班负责制”,这意味着班在班级管理中有最高决策权比如班级评优、座位安排、违纪处理等,班都有最终决定权
但制度设计不等于实际权力在实际工作中,普通老师的话语权往往取决于多种因素比如,学科地位、教学能力、与校领导的关系等在某重点中学的调查中,数学和英语老师的话语权普遍高于其他学科老师,这主要是因为这两门学科在中考高占分高,学校领导更重视
人际互动对权力平衡也有重要影响有些班能力强、威信高,普通老师自然愿意听取建议;而有些班则比较,经常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我在教科室工作时就发现,那些与同事关系好的班,往往能获得更多支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更愿意接受自己喜欢和信任的人的建议即使制度上班有更高权力,如果普通老师不认可班的专业能力或人品,他们也可能选择阳奉阴违,这反而会削弱班的实际话语权
三、话语权差异带来的实际问题
班和普通老师话语权的差异,在实际工作中会产生不少问题最常见的就是”班本位”与”学科本位”的冲突比如,班为了班级活动占用正常教学时间,或者普通老师不配合班级活动,都可能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我在实习时遇到过这样一件事:班全班去参加一个比赛,但很多普通老师认为这会影响教学进度,纷纷推诿最后比赛虽然搞了,但效果并不理想这其实反映了两种话语权之间的矛盾
还有更严重的情况,有些班因为权力过大,可能会做出有损学生利益的决定比如,为了班级荣誉,给某些学生”镀金”,或者对某些学生区别对待这种情况下,普通老师如果敢于发声,就能起到监督作用
教育专家张教授曾指出:”班权力过大容易导致教育不公平,普通老师应该有更多参与班级决策的机会”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认同实际上,建立更平衡的权力结构,既能发挥班的协调作用,又能保障普通老师的专业权威,对学校发展更有利
四、如何平衡两种话语权?
既然班和普通老师的话语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咱们就得想想怎么平衡学校应该建立更明确的制度规定,明确班和普通老师在各类事务中的职责和决策权限比如,学科教学相关的决策可以由教研组长和普通老师主导,而班级管理相关的决策则由班负责
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让班和普通老师定期沟通我在调研时发现,那些实行”班-学科组长”联席会议制度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都能更好地协调比如,每周五下午召开简短的碰头会,讨论下周工作安排
要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教研组是学科教师的专业共同体,组长在学科事务中有较大话语权当班和普通老师有分歧时,可以请教研组长协调比如,我所在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在处理英语老师与班的矛盾时,往往能找到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班也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有些班因为缺乏专业能力或沟通技巧,即使有权力也难以服众比如,某位班经常用行政命令代替专业建议,结果普通老师都不愿意配合后来这位班参加了专业培训,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情况才有所改善
五、话语权差异的国际比较
有趣的是,班和普通老师话语权的差异在其他也存在不过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在,中小学没有”班”这个概念,每个老师负责自己的课程,班级管理由”学习协调员”(Learning Coordinator)负责,但这个职位通常由资深教师担任,权力相对有限
英国学校实行”导师制”(Tutoring System),每个学生都有导师,负责全面关注学生发展但导师通常是学科老师,主要职责还是教学如果导师与任课老师意见不合,一般会以任课老师专业意见为准
日本学校则有”学级”(Class Teacher)制度,类似于班,但学级更侧重于学生生活指导,学科教学主要由各科老师负责这种制度比较平衡,既发挥了学级的协调作用,又保障了学科老师的专业性
国际比较显示,没有哪种制度是完美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学校文化的平衡点比如,有些学校尝试设立”班级指导会”,由班、学科老师、学生代表组成,共同决策班级事务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六、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随着教育不断深入,班和普通老师的话语权平衡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未来,我认为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班专业化”趋势,班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二是”教师协作”模式兴起,普通老师在学校决策中的话语权可能会增加;三是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权力结构,比如通过在线平台实现更的决策
基于这些趋势,我提出以下建议:加强班专业培训,特别是沟通协调能力培训比如,可以邀请优秀班分享经验,或者角色扮演练习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让普通老师有更多机会参与学校决策第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决策,比如开发投票系统或意见收集平台
有个值得关注的案例是杭州某中学实行的”教师共治”模式,学校重大决策都经过教师代表讨论,普通老师的话语权明显提高这种做法虽然实施难度较大,但值得探索
相关问题的解答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班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可不容易,这活儿既需要爱心耐心,也需要智慧和技巧首先得明白,班不是””也不是”保姆”,而是学生的引路人你得懂教育学、心理学,知道怎么跟不同类型的学生打交道
我认识一位特别优秀的班王老师,她当年刚接手班级时,班上有个学生整天捣乱王老师没直接批评,而是花了一个月时间观察这个学生,发现他其实特别有艺术天赋后来王老师专门为他联系了学校的艺术社团,这个学生后来成了学校的小明星你看,懂学生比会管学生重要多了
根据2019年的调查,优秀班通常具备五个特质:同理心、沟通能力、能力、专业素养和反思精神比如,有位优秀班会专门研究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然后各种兴趣小组,结果班级凝聚力大大增强这需要班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效果绝对值得
当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家长不理解、同事不支持、学生不配合这时候就得学会调整心态,寻求帮助我建议班可以加入一些班协会或者线上社群,跟其他班交流经验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班和普通老师如何有效沟通
班和普通老师要有效沟通,得讲究方法首先得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有些班觉得”我是班,你说我听”,这种态度肯定不行普通老师也有专业优势,班应该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我教过的一位班就做得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