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古老故事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古老故事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招呼读者并介绍文章背景

大家好啊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话题,可是个挺有意思的古老故事——”已乃立三丈之木”这可不是啥现代科技或者商业案例,而是一段来自咱们古代典籍里的故事,藏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头故事是这样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和的合法性,在咸阳宫门口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悬赏说谁能把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他千钱结果呢,没人敢应募秦始皇见状,就又宣布加倍赏钱,这次有个叫夏首的年轻人站了出来,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个看似简单的小故事,其实藏着大智慧,也引出了很多值得咱们思考的问题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好好扒一扒这个”已乃立三丈之木”背后的秘密,看看它能给咱们现代社会带来哪些启示

第一章:故事原文与表面解读

话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刚刚吞并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的大一统王朝这位始皇帝可不光是武功高强,他也是个挺有头脑的家伙为了巩固自己的,他需要做两件事:一是展示自己的权威,让大家知道他不是闹着玩的;二是树立自己的形象,让人觉得他是天命所归

《史记》里记载了这么一段:”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咸阳宫门左,令民取之,能与上俱至北门者,赐钱千”翻译成白话就是:在咸阳宫东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让老百姓去取,能帮他把木头运到北门的,就赏钱一千

注意啊,这里有几个关键点:第一,这木头有三丈高,相当于现在将近10米,那可是个庞然大物;第二,地点是在咸阳宫门口,这是当时权力中心的位置;第三,赏金是一千钱,在秦朝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当时那个情况是,老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接这个活儿为啥呢因为三丈高的木头,别说扛了,就是搬都搬不动啊而且就算勉强搬过去了,路上磕磕碰碰,木头万一坏了,自己可赔不起所以大家宁可饿着肚子,也不敢冒险

秦始皇见状,估计心里也有点小失落不过他可聪明着呢,没过多久,他又宣布:”能扛到北门的,赏钱加倍,两千”这下可好,人群里突然窜出来一个年轻人,叫夏首,他二话不说就接下了这个任务结果呢他真的把木头扛到了北门,还顺利拿到了两千赏钱

表面上看,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关气和奖励的故事夏首就是个有胆识、敢冒险的年轻人,而秦始皇则是个懂得用奖励来激励人心的明君但咱们得想啊,这故事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秦始皇立这块木头,到底想干啥他通过这个小小的举动,其实是在进行一场重要的表演

第二章:表演与合法性构建

咱们先来看看秦始皇为什么要搞这么一出当时刚刚统一六国,各地还不一定完全服气呢秦始皇需要向大家展示:第一,他的权力至高无上;第二,他的的是合法的;第三,他的赏罚分明,说到做到

立三丈之木这个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表演你想啊,这木头立得高高的,大家都看得到谁敢去碰它谁又敢去扛它这就像现在搞的那些大型活动,搞得越气派,越能显示自己的威严而且,这个表演特别巧妙,它不是直接说”我是皇帝,你们要服从我”,而是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小任务,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服从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里也记载了类似的故事,虽然细节不太一样,但核心思想是一样的韩非子说,君主要想让人服从,不能靠武力,而要靠”威势”怎么造威势呢就是通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让大家明白你的厉害就像秦始皇立木头一样,这个行为本身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它却能起到震慑作用

历史学家司马文森(Stephen Ambrose)在研究秦始皇时也指出,这位皇帝特别擅长通过仪式和象征来巩固权力他说:”秦始皇的充满了象征意义,从统一度量衡到统一文字,再到立这个三丈之木,都是为了向所有人展示他的权威和合法性”司马文森认为,这种象征性的行为比单纯的法律和更能让人心服口服

咱们再想想,如果秦始皇直接下令让人把木头扛到北门,那肯定没人服从但如果你给他一个选择——要么服从,要么看着别人发财,那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也是家的智慧所在

第三章:人性弱点与激励机制

夏首为啥敢接这个任务除了勇气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利益两千钱在秦朝可是一大笔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月工资吧对于当时普通老百姓来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秦始皇正是抓住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才设计出这个激励机制

《道德经》里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意思是说,如果老百姓不害怕你的威严,那你的威严就真的来了怎么做到让老百姓害怕呢不是靠恐吓,而是靠让他们明白服从的好处,不服从的坏处立木头这个行为,就是让老百姓看到服从的好处——发财

咱们现在想想,这个道理是不是也适用于现代社会比如现在很多公司搞的那些销售竞赛,给业绩好的员工发高额奖金,就是典型的利用了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的强化理论就指出,通过奖励和惩罚可以改变人的行为他说:”行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它带来了某种结果”如果扛木头这个行为能带来高额奖励,那人们自然就愿意去做

激励机制不是万能的如果奖励太低,人们可能就不感兴趣;如果奖励太高,又可能让人觉得不公这就需要者或者管理者掌握好这个度秦始皇显然是个高手,他给夏首的奖励足够高,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太过分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夏首敢冒险,而其他人不敢这涉及到人性的另一个弱点——从众心理当第一个敢站出来的人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得到了奖励,其他人自然也就敢跟着做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需要”破冰者”——第一个敢做某件事的人,他的行为可以带动其他人

第四章:历史影响与当代启示

“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但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它的当代启示

在企业管理中很多老板都喜欢用奖励来激励员工,但往往效果不佳原因就是没有像秦始皇那样,设计出真正有吸引力的激励方案就像现在有些公司搞的那些”点赞大赛”,奖品可能就是个小礼品,谁会认真参与呢这就需要管理者深入理解人性的需求,设计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激励方案

在公共管理中时,也需要考虑激励机制比如现在很多城市搞的那些垃圾分类奖励制度,就是利用了人们爱占小便宜的心理虽然效果有限,但总比单纯地罚款要好心理学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助推理论”就认为,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引导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需要强制

在个人成长中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敢于尝试新事物,不要害怕失败夏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敢于第一个站出来现在很多年轻人害怕失败,不敢尝试新的事物,结果错失了很多机会其实,只要不是那种会危及生命的事情,大胆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至少你学到了经验

这个故事也提醒咱们,要警惕那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的大智慧很多时候,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背后的动机和目的就像秦始皇立木头,表面上看是个小动作,实际上却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第五章:文化解读与象征意义

从文化角度来看,”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故事也充满了象征意义在传统文化中,”三”常常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数字,代表天地人三才三丈高的木头,象征着秦始皇的权威达到了天地人合一的高度而且,木头本身也具有象征意义——它直而高大,象征着君主的正直和威严

《周易》里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的”健”就是指像天一样刚健有力秦始皇立木头这个行为,就是想通过这个象征性的举动,展示自己就像天一样强大,是不可阻挡的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秦朝的一种理念——”法家”法家主张,赏罚分明秦始皇通过立木头这个行为,就是在向大家展示他的法律是严肃的,说到做到历史学家黄仁宇在研究秦朝历史时指出,秦朝的充满了法家的色彩,从统一文字到统一度量衡,再到立这个三丈之木,都是法家思想的体现

咱们再想想,这个行为在现代社会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比如现在很多公司搞的那些入职仪式,或者一些学校搞的那些开学典礼,其实都是通过一些象征性的


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古老故事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