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古老故事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已乃立三丈之木”这个古老的表述,源自《庄子·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不可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鸟,其名为鹤,其子三年乃反,而不知晦朔朔月也,此大年也。以小人之言,不可以听也。故《汤问》曰:‘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段话中,立三丈之木并非字面意义,而是象征着一种超越凡俗、追求高远志向的精神境界。古时候,人们常常通过立木为标,来测量高度、指示方向或祭祀天地。三丈之木,显然是一种高大的象征,代表着一种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在这个故事里,立三丈之木的秘密,就是告诉我们,要敢于树立远大的志向,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才能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