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别担心价格太高 Negotiable在这里意味着你可以侃价

拜托了,别担心价格太高——侃价的智慧与艺术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拜托了,别担心价格太高——侃价的智慧与艺术》。说实话,每次跟朋友聚会,聊到买东西的时候,总有人会唉声叹气地说:”哎呀,这价格太高了”。然后呢,大多数时候,我们也就这么算了,想着”可能确实贵吧”,或者干脆换一个商品。但你有没有想过,很多时候,所谓的”太高”,其实是可以商量的?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侃价的技巧和心得,告诉你为什么别担心价格太高,怎么把价格谈到你满意的程度。

1. 侃价的心理学: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被”宰”了?

咱们先来聊聊心理学的部分。为什么我们人特别在意价格,一谈到价格就各种不自在?其实这跟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系。咱们人讲究”面子”,觉得砍价是丢面子的事情;又或者觉得商家都是精明的,自己砍价就是跟人家对着干。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著名心理学家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里提到过”锚定效应”,就是说我们的决策往往受到第一个信息的影响。比如你进店看到标价1000元的商品,虽然心里觉得贵,但跟标价800元比起来,1000元就显得不那么离谱了。这就是典型的锚定效应在作祟。

我有个朋友,前段时间想买一双名牌鞋,原价1200元。他进去试了半天,最后跟老板说:”老板,我试了这么久,你这鞋质量看起来不错,但价格确实有点高啊,能不能便宜点?”老板说:”这鞋是进口的,成本高。”朋友说:”那我就买双国产的得了。”最后老板说:”这样吧,我给你980元,不卖不卖?”你猜怎么着?朋友居然接受了。其实980元还是贵的,但他一想到自己差点就买了更便宜的国产鞋,就觉得这980元”值了”。

这就是典型的心理陷阱。我们总觉得自己被”宰”了,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先把自己给”骗”了。所以啊,下次再砍价前,先问问自己:如果这东西不买,我真的会后悔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还砍个啥劲儿啊。

2. 侃价的实用技巧:从准备到收尾的完整攻略

光知道心理战术还不够,咱们得来点实际的。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一套完整的侃价攻略,从进店前的准备到谈判桌上的话术,再到最后的收尾,保证你侃价成功率大增。

进店前一定要做足功课。现在信息这么发达,想了解一个商品的价格简直不要太容易。我平时买东西前,都会先在电商平台看看,看看其他店家的价格,看看这个商品的真实评价。记得去年我买电视,进店前就查了半天,知道隔壁家同款电视当时在做活动,比这家便宜300元。到了店里,我自然就底气足了。

要学会”捧杀”。很多商家最在乎的就是顾客喜欢他的东西。你一进门就表现出对商品极大的兴趣,夸夸这个好,赞赞那个美,商家自然就对你客气了。我有个朋友,每次去服装店,都会先说:”这件衣服颜色真好看。”然后等老板热情介绍完,再慢慢提出价格问题。你看,先扬后抑,效果特别好。

别忘了”威胁”——不是真威胁,而是暗示你还有其他选择。比如:”这件我考虑考虑,我再去别家看看”或者”我同事昨天就在隔壁店买了同款,好像还便宜了点”。这种话一说,很多老板都会主动降价。我上次买电脑,就是这么操作的,最后便宜了200元。

3. 侃价的禁忌与雷区:哪些话千万不能说?

侃价虽然是个技术活,但也千万别走火入魔。有些话千万不能说,否则不仅谈不下来,还可能把老板给惹毛了。下面我就来盘点几个侃价的雷区,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一,千万别说”我随便看看”。这句话听起来很客气,但实际上等于告诉老板:”我不差钱,随便多少钱都能接受。”我有个朋友,每次去超市买东西,都先说”我随便看看”,结果最后买了一大堆东西,还抱怨价格贵。记住,如果你真想砍价,就别客气。

第二,不要直接说”这个多少钱”。这种问法太直接,让老板觉得你完全没做功课。正确的做法是先表现出兴趣,等老板主动介绍完,再问价格。比如:”这件衣服挺特别的,能给我介绍一下吗?”等老板说完,再问:”那这个多少钱?”这样既礼貌,又能收集信息。

第三,不要说”我在别家看到更便宜的”。这句话会让老板觉得你是个”精明鬼”,专门去比较价格的。其实,你可以换个说法:”我在别家看到类似的,但款式好像没这个好,你这件是正版的吗?”这样既表达了需求,又暗示了你在比较,但重点还是强调自家商品的优势。

第四,不要威胁要”去”或者”找媒体曝光”。这种话太过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激化矛盾。记住,砍价是商谈,不是战斗,目的是双赢,不是你死我活。

4. 侃价的实战案例:真实生活中的侃价秘籍

光说不练假把式,咱们来点实际的案例。我整理了几个真实生活中的侃价故事,看看别人是怎么把价格谈到满意的。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手机的我表弟去年想买一部最新款的手机,原价5000元。他直接去店里说:”老板,这款手机多少钱?”老板说:”5000元。”表弟说:”太贵了,能不能便宜点?”老板说:”这是最新款,卖这个价很合理。”表弟说:”我朋友昨天就在另一家店买了同款,好像还便宜了200元。”老板一听,脸色就变了,说:”这样吧,我给你4700元,不卖不卖?”表弟说:”我再考虑考虑。”最后老板说:”4500元,这是最低价了。”表弟一咬牙,买了。你看,有理有据,最后还省了500元。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衣服的我有个朋友,去一家服装店看衣服,看中了一件外套,标价800元。她试了之后说:”这件衣服不错,但价格有点高。”老板说:”这衣服是进口的,面料好。”朋友说:”那我也不是不讲理的人,这样吧,我680元要了。”老板说:”你这是砍价啊。”朋友说:”老板,我买得起,但没必要花冤枉钱。这样吧,我加50元,750元。”老板想了想,说:”行,750元,不卖不卖。”你看,先礼后兵,最后还省了50元。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汽车的我有个朋友想买二手车,看中了一辆二手宝马,原价30万。他先去4S店咨询,然后又去了几个二手车市场。最后回到4S店说:”老板,这车我考虑了几天,还是觉得有点贵。我最近在别的地方看到类似的,价格还要便宜点。”4S店老板说:”这是精品车,保养得好。”朋友说:”那我也不是瞎比,我给你26万,要不到这个价我不买了。”老板犹豫了一下,说:”这样吧,我给你27万,这是最低价了。”朋友说:”27万我还以为你至少要28万呢。”最后成交价26.8万,省了2万。

5. 侃价的道德边界:什么时候该止步?

侃价虽然是个技术活,但也得有个度。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砍价的,也不是所有老板都能忍的。咱们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止步,什么时候该放弃。否则,不仅省不了钱,还可能惹来麻烦。

对于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千万别提。比如你买一件几十块钱的袜子,非要砍到20元,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记住,砍价的目的是在合理范围内争取最大利益,不是要占便宜。

对于那些质量确实不好的商品,千万别砍价。我有个朋友,买了一件便宜衣服,砍了20元,结果穿了一次就坏了。你看,省这点钱,最后花了更多钱买新的,划不划得来。

再来说说那些有特殊意义的商品,比如定制的婚纱、限量版商品等,千万别砍价。因为这些商品的价值不仅在于价格,还在于其独特性和纪念意义。我有个朋友,定制婚纱花了1万5,最后跟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