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长城最怕这三个坑,千万别踩
欢迎各位画画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热爱绘画的博主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让很多画画爱好者头疼的话题——画长城最容易踩的三个坑没错,就是画长城时最容易被忽略、但又特别致命的三个问题长城,作为我们的象征,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细节丰富,想要画好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小伙伴一拿起画笔,就发现自己要么画得歪歪扭扭,要么比例失调,要么色彩单调……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那么,话不多说,咱们这就开始吧
—
1. 比例失调,长城“变矮变胖”
画长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比例失调很多画友一上来就照着照片或者网络上的图片直接画,结果画出来的长城要么像“矮胖子”,要么像“长方形”,完全失去了长城应有的雄伟感
为什么比例会失调
我们要明白长城不是一根简单的直线,它是由无数个烽火台、城墙、垛口、女儿墙等组成的复杂结构如果只是机械地复制照片,不懂得分析其结构和比例关系,画出来的作品自然容易出现问题
很多新手画友缺乏对实际长城的观察虽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书籍了解长城,但真正的长城是立体的、有起伏的,只有亲自观察或者参考高质量的3D模型,才能更好地把握比例关系
如何避免比例失调
1. 研究结构:长城的基本结构是“烽火台+城墙+垛口+女儿墙”。画之前,先把这些基本元素的比例记下来。比如,一个烽火台的高度大约是城墙的1.5倍,垛口和女儿墙的宽度比例是多少等等。
2. 参考实际照片:不要只看一张照片,要多找不同角度、不同时间段的长城照片,观察它在不同光线下的形态变化。比如,清晨的长城会被薄雾笼罩,显得朦胧而神秘;而中午的阳光则会让长城的轮廓更加清晰。
3. 绘制草图:先不用上色,用铅笔轻轻勾勒出长城的基本轮廓,注意各个部分的比例关系。如果不确定,可以先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代替,比如用长方形代表城墙,用方形代表烽火台,确保整体比例协调。
实际案例:
我曾经见过一个画友画的长城,烽火台比城墙还矮,而且所有垛口都挤在一起,完全看不清细节后来我告诉他,应该先画出长城的整体骨架,再逐步添加细节,结果他的作品立马有了质的飞跃所以说,画长城前,多花点时间研究结构,绝对物超所值
—
2. 线条僵硬,缺乏“呼吸感”
画长城时,很多新手容易犯的另一个错误是线条僵硬,缺乏“呼吸感”长城的墙体不是笔直的,而是有起伏、有转折的,如果用一种僵硬的线条去画,作品就会显得死板、缺乏生命力
为什么线条会僵硬
1. 缺乏观察:很多画友画长城时,只是机械地沿着照片的边缘描线,没有真正去感受长城的“曲线美”。比如,长城在山脊上蜿蜒起伏,如果只是画直线,就会失去这种动态感。
2. 手部控制不足:画长城需要一定的手部灵活性,如果手腕僵硬,画出来的线条自然就会“生硬”。
3. 忽略细节变化:长城的墙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狭窄,有的地方有破损,有的地方有修复。如果用一种线条去画,就会显得单调。
如何让线条更有“呼吸感”
1. 感受曲线:多观察真实的长城照片,注意墙体是如何随着山势起伏的。可以用手指在照片上轻轻描摹,感受长城的“曲线美”。
2. 练习手部控制:可以尝试用炭笔或者铅笔轻轻勾勒,多练习画曲线,逐渐提高手部灵活性。
3. 变化线条粗细:在画墙体时,可以用粗线表示宽阔的部分,用细线表示狭窄的部分,这样会让作品更有层次感。
实际案例:
我有个朋友,一开始画长城时,所有线条都一样粗,而且很僵硬,看起来像“”后来我建议他多观察一些实际的长城照片,注意墙体的高低起伏,并用不同的线条去表现结果他的作品立马有了灵魂,那些曲线仿佛在“呼吸”,让人感觉长城真的“活”了过来
—
3. 色彩单调,缺乏“历史感”
画长城时,色彩单调也是一个常见的“坑”很多画友喜欢用鲜艳的颜色去画,结果画出来的长城像“玩具”,完全失去了历史感
为什么色彩会单调
1. 忽略环境色:长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周围的环境会影响它的颜色。比如,在沙漠中,长城会被风吹得布满沙子,颜色会变得灰黄;而在山区,长城会被植被覆盖,颜色会变得暗绿。
2. 缺乏光影变化:长城的墙体不是均匀受光的,有的地方被阳光直射,有的地方处于阴影中。如果只用一种颜色去画,就会显得很“平”。
3. 忽略材质变化:长城的墙体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地方是夯土,有的地方是砖石,有的地方有风化,颜色自然会有所不同。
如何让色彩更有“历史感”
1. 观察环境色:多找一些长城在不同环境下的照片,比如沙漠长城、山区长城、黄土高原长城等,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
2. 表现光影:用不同的颜色表现阳光和阴影。比如,阳光下的墙体可以用偏暖的颜色,阴影下的墙体可以用偏冷的颜色。
3. 表现材质变化: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的材质。比如,夯土墙可以用偏黄的棕色,砖石墙可以用偏红的赭石色,风化的墙可以用偏灰的颜色。
实际案例:
我曾经见过一个画友画的长城,所有墙体都是一样的灰色,完全没有光影变化,看起来像“打印出来的图片”后来我建议他多观察一些真实的长城照片,注意光影和材质的变化,结果他的作品立马有了“灵魂”,那些颜色仿佛在诉说着长城的历史故事
—
4. 细节缺失,长城“光秃秃”
画长城时,很多新手容易忽略细节,导致画出来的长城“光秃秃”的,缺乏质感长城的细节非常丰富,比如烽火台、垛口、女儿墙、箭垛等等,如果只画大轮廓,作品就会显得很“空”
为什么细节会缺失
1. 缺乏耐心:画细节需要耐心,很多新手画友觉得太麻烦,就跳过细节,直接上色,结果作品很“粗糙”。
2. 缺乏观察:如果对长城的细节不熟悉,就很难画出来。比如,烽火台的结构、垛口的排列、女儿墙的形状等等,都需要仔细观察。
3. 工具不对:画细节需要细小的笔触,如果用粗笔或者钝笔,很难画出精细的细节。
如何增加细节
1. 耐心绘制:画细节时,一定要慢一点,不要着急。可以用细头的铅笔或者炭笔,逐步添加细节。
2. 参考细节图:可以找一些长城的细节图,比如烽火台的结构图、垛口的排列图等,作为参考。
3. 逐步添加:先画出长城的大轮廓,再逐步添加细节。如果一开始就追求细节,很容易画乱。
实际案例:
我有个朋友,一开始画长城时,只画了大概的轮廓,结果上色后完全看不清细节后来我建议他先画出细节,再上色,结果他的作品立马有了质的飞跃,那些烽火台、垛口、女儿墙都栩栩如生,让人感觉真的站在了长城上
—
5. 错误,长城“歪了”
画长城时,错误也是一个常见的“坑”很多新手画友不懂得原理,导致画出来的长城看起来是“歪的”,缺乏立体感
为什么会错误
1. 缺乏知识:是绘画的基础,如果不懂,画出来的物体自然会“歪”。比如,长城的墙体不是平直的,而是有变化的,如果不懂得表现,就会画成“平面的”。
2. 忽略消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