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成语大全揭秘之五和十的趣味故事与使用场景

成语大全揭秘之五和十的趣味故事与使用场景

背景介绍

成语,那可是咱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段小故事,或者是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今天咱们聚焦的”五”和”十”,这两个数字在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五常(仁义礼智信)、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十恶不赦等等。这些说法咱们从小听到大,但你知道它们背后的故事吗?其实啊,很多成语的形成都和这两个数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五湖四海”这个成语,听着简单,但你知道它最初指的是哪五个湖哪四个海吗?还有”十全十美”,这个咱们常用,但你知道它最早是形容什么的吗?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揭开这些成语背后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是如何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又如何在现活中发挥作用的。

第一章:五的奥秘——五常五福

说起”五”,那可是咱们文化里的一个重要数字。从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到五常(仁义礼智信),再到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五”这个数字贯穿了整个传统文化的脉络。咱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成语就是”五湖四海”。

“五湖四海”这个成语,大家肯定都听过,意思是全国各地,泛指世界各地。但你知道最初它指的是哪五个湖哪四个海吗?其实啊,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水经注》。最初,”五湖”指的是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洪泽湖,而”四海”则指的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后来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范围就逐渐扩大了,变成了泛指全国各地。

我小时候,爷爷经常用这个成语。有一次,我问他:”爷爷,到底是指哪五个湖哪四个海啊?”爷爷笑眯眯地告诉我:”傻小子,这本来是有具体指代的,但随着时间变化,它就变成了一个泛指。”爷爷还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当年有个秀才赶考,路上遇到一个老农。秀才问老农:”是哪五个湖哪四个海啊?”老农说:”这你都不知道。五湖就是太湖、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洪泽湖,四海就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秀才一听,觉得老农太土了,就嘲笑他说:”你这种见识,还想赶考?”结果老农说:”我虽然见识少,但’五湖四海’的意思我懂,天下之大,无奇不有,你这种自以为是的人,还是少赶考的好。”后来这个秀才果然考了个倒数第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知道具体的东西不如知道大概的道理。

现在咱们常用”五湖四海”来表示全国各地,或者形容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比如:”他们公司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又比如:”这次旅游团集合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大家来自不同的不同的城市。”

除了”五湖四海”,”五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仁义礼智信”这五常,最早出现在《尚书》和《论语》中。孔子曰:”仁者爱人,义者宜事,礼者宜行,智者宜谋,信者宜诚。”这五常构成了传统道德的核心,影响了人的价值观两千多年。

我有个朋友,他特别注重五常。有一次,我们几个人一起吃饭,朋友点了五道菜,他说这是按照”五常”来点的:红烧肉代表”仁”,清蒸鱼代表”义”,炒青菜代表”礼”,炖鸡汤代表”智”,凉拌黄瓜代表”信”。大家一听,都觉得很有意思,这顿饭吃得特别有文化。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点菜方法是他从一本古籍里看到的,说是按照五常来点菜可以增进感情。

再比如”五福”,这个概念出自《尚书洪范》。五福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这五福是传统社会对人生最美好的祝愿。现在咱们经常用”五福临门”来祝福别人,其实这就是对五福的简化表达。

我奶奶生前特别信这个,每年过年,她都会准备五个红包,分别代表五福,给家里五个孩子。她说这是按照”五福临门”的习俗来的。后来我长大了,才知道这个习俗其实和五福有关。这让我明白,很多传统习俗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好好了解。

第二章:十的智慧——十全十美十恶不赦

如果说”五”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的平衡与和谐,那么”十”则代表的是传统文化的完整与极致。从十进制计数法到十恶不赦的法律概念,”十”这个数字在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咱们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关于”十”的成语是”十全十美”。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意思是各方面都非常完美,一点缺陷都没有。但你知道它最早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十全十美”最早出自《红楼梦》。在《红楼梦》第五十回中,贾母夸奖林黛玉的诗写得好,说:”你这诗做得好,十全十美。”后来这个说法就流传开来,成了形容完美无缺的成语。

我小时候,妈妈经常用这个成语来夸我有一次,我考试得了满分,妈妈就说:”你这次考试十全十美啊。”我当时很高兴,觉得妈妈特别懂我。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成语最早出自《红楼梦》,没想到妈妈读过这么多的古典小说。

除了”十全十美”,”十恶不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北齐律》,最初指的是十种不可赦免的大罪,后来泛指大恶极,不可饶恕。这十种最初包括:谋反、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这些名都非常严重,一旦犯下,基本上就没什么活路了。

我有个历史老师,他特别喜欢讲”十恶不赦”的故事。有一次,他给我们讲了一个南北朝时期的故事,说有个犯了”十恶不赦”之罪,被判处死刑。这个临刑前,他的家人朋友都来送他,他跟大家说:”我这一辈子,就犯了这个’十恶不赦’的罪,但我也无悔。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说完,就从容赴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犯了重罪的人,也有的可能,但一旦处”十恶不赦”,就很难有机会了。

现在咱们常用”十恶不赦”来形容大恶极的人。比如:”这个犯残忍无比,真是十恶不赦。”又比如:”面对如此严重的行径,法律也没有办法,只能判处他十恶不赦。”

除了这两个成语,”十”在文化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体现。比如”十进制计数法”,这是古代数学的一大成就。咱们现在用的数字,其实最早是由印度人发明的,但十进制计数法却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古代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中就使用了十进制计数法,这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研究古代数学。有一次,他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十进制”的故事。他说,古代数学家为什么发明十进制计数法呢?因为咱们有十个手指,这十个手指正好可以用来计数。这个发现真是太聪明了。后来西方人学习了十进制计数法,才有了我们现在用的数字。这让我明白,很多科学发现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

再比如”十面埋伏”,这是古代军事策略的一种。据说,当年项羽在垓下被刘邦围困时,就使用了”十面埋伏”的策略。这个策略就是在战场上从十个方向埋伏士兵,让敌人防不胜防。现在咱们常用”十面埋伏”来形容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让人无处可逃。

我有个军事迷朋友,他特别喜欢研究”十面埋伏”。有一次,他给我看了一张关于”十面埋伏”的地图,说这是根据历史记载绘制的。他说,当年项羽使用”十面埋伏”时,具体是怎么布置的,现在已经很难考证了,但这个策略确实非常厉害。后来刘邦终于打败了项羽,这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厉害的策略,也有被破解的时候,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靠策略,还要靠实力。

第三章:五与十的交融——五行学说与十恶不赦

有趣的是,”五”和”十”这两个数字在文化中经常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比如五行学说,就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这五种元素相生相克,构成了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而十恶不赦,虽然只提到了”十”,但其中…


成语大全揭秘之五和十的趣味故事与使用场景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