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咕咕鸟在家筑巢真是一件神奇又有趣的事,对家里的小环境也有不少好处呢!

咕咕鸟在家筑巢真是一件神奇又有趣的事,对家里的小环境也有不少好处呢!

咕咕鸟筑巢记:我家窗外的自然奇观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朋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家窗外发生的一件超神奇的事情——咕咕鸟在我们家阳台筑巢啦!这可不是一年两次的寻常事,而是今年特别幸运,竟然在我们家安了家。说起咕咕鸟,大家可能觉得它就是那种叽叽喳喳到处跑的小鸟,但其实它们的故事可多着呢!我家这窝咕咕鸟,从选址到筑巢,再到孵化,简直就像一部活生生的自然纪录片,让我这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感受到生命的奇妙。

第一章:遇见咕咕鸟——那些年我听到的鸟鸣

说实话,我以前对鸟儿的了解,大多来自于儿时父母教我的《鸟儿歌》和学校里的自然课。那时候觉得,鸟儿嘛,就是会飞、会叫的小东西,哪里有什么特别。直到去年春天,我家阳台突然多了个,我才真正开始留意这些小精灵们。不过那时候,筑巢的是一对麻雀,虽然也很有趣,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今年春天,不一样了。二月初的一个清晨,我正在阳台上泡咖啡,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咕咕咕”声。这声音很特别,不像麻雀那么细碎,也不像喜鹊那么响亮,而是一种带着某种节奏感的咕咕声,像是有人在快速地数数。我好奇地走到窗边一看,天哪!一只黑乎乎的小鸟正站在我家朝南的阳台栏杆上,嘴里衔着不知名的小树枝,另一只爪子则稳稳地扒着栏杆,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

“咕咕鸟”我脱口而出。虽然我小时候经常听奶奶说咕咕鸟,但真的亲眼见到它筑巢,还是头一回。我赶紧拿出手机,对准那只忙碌的小鸟拍了起来。没想到,它似乎并不在意我的存在,继续专注地工作着。看着它一点点把树枝衔到阳台角落的空调外机上,再歪着脑袋检查一遍,然后又飞出去寻找新的材料,我忽然觉得,这场景比任何电视剧都要生动有趣。

关于咕咕鸟,我之前了解得其实不多。后来我查了资料才知道,咕咕鸟其实是戴菊科的一种小鸟,学名叫”红喉歌鸲”,因为它们经常发出”咕咕”的而得名。在,这种小鸟分布很广,但能近距离观察它们筑巢的机会其实不多。我家的阳台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让我得以见证这神奇的过程。

更神奇的是,我观察到这只咕咕鸟似乎是在寻找特定的材料来筑巢。它不仅衔来了树枝,还有一些柔软的草叶和细小的绒毛。我特意上网查了资料,发现戴菊科的鸟儿确实喜欢用各种柔软的材料混合泥土来筑巢。有研究指出,这种巢穴结构既保温又防风,非常适合小鸟孵化后代。我家阳台的空调外机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既通风又不会直接被风吹散。

第二章:筑巢日记——从选址到完工的72小时

咕咕鸟的筑巢过程,简直就像一部实时直播的纪录片。我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看看它们的情况。从3月10日开始,我就开始记录这个奇妙的过程。

第一天,咕咕鸟似乎只是在进行初步的选址工作。它飞来飞去,在阳台的几个角落都停顿了一下,歪着脑袋仔细观察,但最终选择了空调外机下面那个相对隐蔽的角落。我注意到它每次停顿时,都会用爪子抓抓地面,好像在测试这里的稳定性。

第二天,筑巢正式开始。早上7点,我打开时,看到咕咕鸟嘴里正叼着一段细细的树枝。它先是把树枝轻轻放在选好的位置,然后用喙仔细地调整角度,确保树枝能承受住后续的重量。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它几乎不停地往返于阳台和周围的小树林之间,嘴里总是叼着不同的材料。

最让我惊讶的是,我发现咕咕鸟不仅仅是衔来树枝,它还会带回一些非常细小的草叶和泥土。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它会在树枝之间涂抹一些湿润的泥土,然后用草叶覆盖住这些泥土。这种筑巢方式很特别,我想这可能是它适应城市环境的智慧表现——利用人类建筑物的碎片来加固巢穴。

到了第三天,巢穴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了。那是一个类似碗状的巢,直径大约有20厘米,高也有10多厘米。咕咕鸟还在巢里铺了一些柔软的绒毛,看起来非常舒适。我注意到它每次进入巢穴时,都会先整理一下羽毛,然后小心翼翼地钻进去。

这时候,我查阅了更多关于戴菊鸟筑巢的资料。根据《鸟类志》的记载,戴菊科的鸟儿通常会在树洞或建筑物缝隙中筑巢,巢穴的形状和材料会根据环境有所不同。我家阳台的筑巢方式,其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适应——利用人类建筑物的结构来保护自己和后代。

第三章:生命的奇迹——从筑巢到孵化的震撼

筑巢完成后的第三天,也就是3月13日,我观察到咕咕鸟开始产卵了。那天早上,我发现巢里多了一个灰白色的蛋,大小跟鸡蛋差不多,但颜色浅很多。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靠近阳台,生怕惊扰了它。

从那天起,我每天都会数一数蛋的数量。到了3月15日,我又发现了一个蛋。根据资料,戴菊鸟通常每次产4-6个蛋,我的咕咕鸟一共有5个蛋,真是幸运!也有研究指出,产蛋数量与食物资源密切相关,如果食物不足,鸟儿可能会减少产蛋数量。

产蛋后的咕咕鸟变得更加忙碌了。它经常在巢穴附近飞来飞去,好像在警戒着什么。我注意到它有时会突然俯冲向某个方向,但很快又飞回来,这种表现让我怀疑附近是不是有其他鸟类在觊觎它们的巢穴。

到了3月20日,更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看到了第一只小咕咕鸟破壳而出。那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去阳台,突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啾啾声。我凑近一看,只见一个灰白色的小东西正努力地往外钻,它的壳裂开了好几道口子,但依然坚持着。

我赶紧拿出手机拍照,但小家伙似乎很警觉,在我拍照时突然安静了下来。不过没过多久,它就开始在巢里活动。我注意到它的小脑袋不停地晃动,好像在适应外面的世界。

接下来的几天,我几乎每天都会花一个小时观察这些小生命。它们长得非常快,短短几天就能从无助的小雏鸟长成能勉强站立的小家伙。最让我感动的是,亲鸟会轮流给它们喂食。我经常看到一只鸟站在巢边,另一只鸟飞来,把食物递给站在中间的亲鸟,然后亲鸟再喂给小雏鸟。

根据鸟类学家的研究,戴菊鸟的孵化期大约是12-14天。我的咕咕鸟小家伙们正好在3月24日全部破壳而出。那天早上,巢里挤满了毛茸茸的小脑袋,叽叽喳喳的声音此起彼伏,场面非常壮观。

第四章:城市中的自然——我家阳台的生态课堂

观察咕咕鸟筑巢的过程,让我对城市中的自然生态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前我觉得城市里很难看到野生动物,但现在我发现,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能在城市中发现许多自然的奇迹。

我家阳台的这个小角落,因为有了咕咕鸟的巢穴,变得格外生动。每天都有各种小生物来来往往。早上,我常常能看到蜜蜂在花盆间采蜜;中午,会有蝴蝶停在阳台上休息;晚上,还会听到蟋蟀在角落里鸣叫。

这些小生物的存在,让我意识到城市并不是荒芜的。只要我们给自然留出一点空间,它就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归。我特意查阅了资料,发现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推行”生物多样性保护”,鼓励市民在阳台、屋顶种植植物,为鸟类和其他小动物提供栖息地。

我的经历也让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以前我总是抱怨城市太吵、太拥挤,但现在我发现,只要我们愿意,就能在城市中发现许多美好的事物。咕咕鸟的筑巢过程,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们让我学会了耐心、观察和欣赏,也让我更加珍惜这些与自然相伴的时光。

更让我惊喜的是,我的朋友们听说这件事后,也纷纷开始留意自己家附近的小动物。有人发现松鼠在花园里储藏坚果,有人看到蜻蜓在池塘边捕食蚊子。这些小故事让我意识到,原来城市中的自然观察,是一件多么普遍又多么美好的事情。

第五章:亲鸟的智慧——从育雏到离巢的全过程

随着小咕咕鸟一天天长大,亲鸟的育雏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有趣。我注意到它们的喂食方式非常特别——亲鸟会先叼来小虫子,然后站在巢边,把虫子喂给小家伙。有时候,亲鸟还会把虫子放在小家伙的嘴边……


咕咕鸟在家筑巢真是一件神奇又有趣的事,对家里的小环境也有不少好处呢!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