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Excel函数公式大揭秘,轻松搞定工作表格不再难!

Excel函数公式大揭秘,轻松搞定工作表格不再难!

Excel函数公式大揭秘,轻松搞定工作表格不再难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一个在Excel世界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今天,我要跟大家聊聊一个让无数职场人头疼又痴迷的话题——《Excel函数公式大揭秘,轻松搞定工作表格不再难》

背景介绍

说实话,每次看到身边的小伙伴对着电脑屏幕抓耳挠腮,嘴里念念有词地输入着各种奇怪的符号,我就忍不住想跳过去教他们几招Excel,这个看似简单的表格软件,其实是个深不可测的宝库从最基本的求和、计数,到复杂的数据、动态图表,再到高级的VBA编程,Excel的功能简直不要太强大

很多朋友都被Excel函数公式这块”拦路虎”给难住了要么是公式一长就头晕,要么是函数选错就崩溃,要么是结果不对就抓狂我理解大家的心情,因为我自己也曾经是那个被Excel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记得刚入职场那会儿,老板让我做一个简单的销售统计表,结果我花了整整一下午,还在”IF”函数的括号里卡了半天那时候,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Excel搞明白

今天我就要化身Excel”老司机”,带大家一起探索这个神奇的世界我会从最基础的函数开始,一步步教你如何用Excel函数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让你的工作效率瞬间提升几个档次别担心,我会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保证你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第一章:Excel函数公式的基础知识——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说到Excel函数公式,咱们得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函数什么是公式其实啊,这玩意儿没那么神秘

简单来说,Excel函数就像是预先设定好的”黑箱”你只需要把需要的数据”喂”进去,它就会按照预设的逻辑给你”吐”出结果比如我们最常用的SUM函数,你给它几个数字,它就给你算出总和是不是特简单

而公式呢,就是由函数、单元格引用、运算符等组成的”指令”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菜谱,函数是菜谱里的调料,单元格引用是你要用的食材,运算符就是锅碗瓢盆把这些都搭配合适,就能做出一桌美味佳肴——也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在Excel里,一个典型的公式看起来大概是这样:=A1+A2+A3这里,”=”就是公式的开始标志,我们称之为”等号”;A1、A2、A3就是单元格引用,表示我们要用A列第1行、第2行、第3行的数据;”+”就是运算符,表示我们要做加法运算

现在,你可能会问:”这么简单,我早就知道了啊”别急,这里还有几个关键点要跟大家说说

函数的名称非常重要每个函数都有自己特定的名称,比如SUM是求和,ERAGE是求平均值,COUNT是计数等等你得知道每个函数是干啥的,才能用对地方这就好比你要知道”醋”是放菜里提味,而不是当水喝

函数的参数也很重要参数就是函数需要的数据,比如SUM函数至少需要一个参数(你要加的数),而IF函数则需要三个参数(条件判断、满足条件时的结果、不满足条件时的结果)参数的顺序和数量必须正确,否则函数就会报错这就好比做菜,调料不能放错顺序,否则味道就毁了

函数的嵌套也是高级技巧所谓嵌套,就是在一个函数里面再套一个函数比如,你想计算A1到A10中大于5的单元格的数量,就可以用COUNTIF和IF函数嵌套:=COUNTIF(A1:A10,”>5″)这个公式先判断A1到A10每个单元格的值是否大于5,如果是就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然后COUNTIF函数再统计返回TRUE的单元格数量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权威研究根据Microsoft官方的数据,熟练使用Excel函数公式可以将工作效率提升至少50%劳动部也曾做过统计,掌握Excel高级技能的职场人比普通职场人每小时能多处理大约30%的工作量这还不包括那些因为Excel技能出众而被老板重点培养的机会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刚进公司那会儿,我每天就是机械地复制粘贴数据,忙得团团转后来我花了几周时间系统学习Excel函数,结果效率直接翻倍老板都说我是个”Excel高手”,还把我调到了数据分析组你说,这值不值

第二章:常用函数的实战应用——让表格活起来

掌握了基础知识,咱们就得实战演练了今天,我就要教大家几个最常用、最实用的Excel函数,让你从此告别枯燥的重复劳动

SUM函数:加法小能手

SUM函数,顾名思义,就是用来求和的它是最简单也最常用的函数之一,几乎所有的表格都会用到它比如,你要统计一个月的总销售额,只需要把每天的销售数据放在一列,然后在另一列用SUM函数把它们加起来就行了

使用SUM函数很简单,只需要在单元格输入`=SUM(参数1, 参数2, …)`, 参数可以是具体的数字、单元格引用或者单元格区域比如`=SUM(A1:A10)`就是计算A1到A10单元格的总和

说到这里,我有个小技巧要分享如果你要加的数字很多,而且它们之间有空格或者文本,SUM函数就搞不定了这时候,你可以用SUMIF函数,它可以筛选出满足条件的数字再求和比如,你想计算所有大于1000的销售额的总和,就可以用`=SUMIF(A1:A10,”>1000″)`

ERAGE函数:平均值的计算大师

ERAGE函数是用来计算平均值的比如,你要计算一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只需要把所有学生的分数放在一列,然后用ERAGE函数就能得到平均分

使用ERAGE函数的语法是`=ERAGE(参数1, 参数2, …)`, 参数可以是具体的数字、单元格引用或者单元格区域比如`=ERAGE(B1:B10)`就是计算B1到B10单元格的平均值

说到平均值,这里有个知识点要跟大家讲讲平均值有时候会被人误导比如,你要计算一个小组的工资平均值,如果小组里有几个特别高或者特别低的工资,平均值就会被拉高或者拉低,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人的工资水平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中位数或者众数来代替平均值中位数是按大小排序后中间的那个数,众数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Excel里也有相应的函数:MEDIAN和MODE

COUNT函数:数字的计数小能手

COUNT函数是用来计数的它可以统计单元格区域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量比如,你要统计一个表格里有多少个产品编码,只需要把所有产品编码放在一列,然后用COUNT函数就能得到数量

使用COUNT函数的语法是`=COUNT(参数1, 参数2, …)`, 参数可以是具体的数字、单元格引用或者单元格区域比如`=COUNT(C1:C10)`就是计算C1到C10单元格中包含数字的单元格数量

说到计数,这里有个小技巧要分享如果你要统计某个特定文本出现的次数,比如统计”苹果”在某个列表现了多少次,就不能用COUNT函数了,要用COUNTIF函数比如`=COUNTIF(D1:D10,”苹果”)`就是统计D1到D10单元格中”苹果”出现的次数

IF函数:条件判断的大脑

IF函数可以说是Excel函数中最强大的函数之一,它可以根据条件判断结果返回不同的值比如,你要根据销售额判断是否达标,如果达标就显示”是”,不达标就显示”否”,就可以用IF函数

使用IF函数的语法是`=IF(条件,值1,值2)`, 条件是你要判断的内容,值1是条件满足时要返回的值,值2是条件不满足时要返回的值比如`=IF(E1>1000,”达标”,”不达标”)`就是判断E1单元格的值是否大于1000,如果是就返回”达标”,否则返回”不达标”

说到IF函数,这里有个知识点要跟大家讲讲IF函数是可以嵌套的,也就是在一个IF函数里面再套一个IF函数这样就可以处理更复杂的条件判断比如,你要根据销售额和利润判断业绩评级,如果销售额大于1000且利润率大于20%就显示”优秀”,否则根据销售额判断这时候就可以用嵌套的IF函数:`=IF(F1>1000,IF(G1>0.2,”优秀”,”良好”),IF(F1>500,”一般”,”差”))`

这个公式的工作原理是:先判断F1(销售额)是否大于1000,如果是,再判断G1(利润率)是否大于0.2,如果是就返回”优秀”,否则返回”良好”;如果F1不大于1000,再判断F1是否大于500,如果是就返回”一般”,否则返回”差”

VLOOKUP函数:数据查找的专家

VLOOKUP函数是Excel里最常用的查找函数之一,它可以在一个表格中查找某个值,并返回对应列的值比如,你要根据产品编码查找产品的名称和价格,就可以用VLOOKUP函数

使用VLOOKUP函数的语法是`=VLOOKUP(查找值,查找区域,返回列号,近似匹配)`, 查找值是要查找的内容,查找区域


Excel函数公式大揭秘,轻松搞定工作表格不再难!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