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言:“吾日三省己身,思其为人谋事之忠心,与友交游之信义,及授受学问之温习。”
曾子,乃孔子晚年之高足,名参,字子舆,孝道之名流传千古。
“三省”,意为多次自问自答,以自身行为。
曾子坚信每日必须多次自我审视。他虽非聪慧过人之士,但却以严谨态度处事。曾子杀猪之故事中,他信守承诺,将猪宰杀以兑现对孩子之承诺。他深知修身养性之重要,其著作《大学》便详述了如何通过修身、齐家以达到平天下之境地。曾子严于律己,终成一代儒学大家。
对于“为人谋而不忠乎?”之问,忠字意为竭尽全力、忠诚不二。
为他人出谋划策时,是否尽心竭力、忠诚不二是评价自身行为之标准。对待任何事务都应认真对待,不可敷衍塞责,更不能心存二意。尤其在工作上,要么不做,要么就应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关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之问,信字代表信用、信义。
之道重在信义。若言而无信,即使再好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人际交往中,应以心换心。若失信于人,他人何来信任你之理由?
再论“传不习乎?”之问,传字意指传授之学问。
对于传授之知识或学问,是否经常温习与实践是关键。仅听讲、记笔记而未加温习与实践,所学知识难以牢固掌握。只有不断温习与实践才能深化理解、掌握真知。
“吾日三省吾身”,此言富含深意,值得每个人深思熟虑。此言虽人人皆知,但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曾子所言之三省,即关于为人谋事、及传授学问之,旨在培养良好品行。此为修身养性之箴言。
现代人或许不及古人那般自律与高要求。若我们能每日回顾己身在工作、学习中所为之事及所得之心得,并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是否足够尊重他人与保持耐心,此已是难能可贵。无需过多反思重大之事,亦无需对着成功之目标自责,只需在日常中反思行为之不足,每日稍作改进即可。
品行乃自我修正之过程。人非生而善恶分明,亦非生而君子小人立判。唯有不断反省、自我修正,方能达到完善之境界。
反省乃内修之道,通过自我内心检讨来修正行为之过失。自我检查与严格自律可培养良好习惯与品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错而犯错、知错而不改。曾子告诫人们应不断反思、修持与改进。
人生犹如一场修行。人们社会地位与创造价值各异,道德品行亦不尽相同。自我反省非易事。指出他人之错往往容易,而指出己身之不足与过失却往往不易。人们往往或自叹不如他人之能技、或无视己身之不足与缺点而不再进取。
其实无需与他人比较或怨天尤人,只需不断反省与自我改进,每日稍有进步便是有意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