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1月12日,今年首部上映的华语纪录片《四个春天》票房已突破800万大关,目前总票房预计将达到约1100万。这部纪录片受到黄渤、赵薇、周冬雨等知名演员的强烈推荐,口碑极佳,然而相较于预期,票房数字仍有一定落差。
被誉为1月影坛黑马的《四个春天》并未在春季到来时迎来票房回暖。回顾历史数据,纪录片票房冠军的纪录此前由《旋风九日》的1700万保持,但自2016年起,纪录片的票房表现有了显著提升。《我们诞生在》票房突破6000万,随后的《二十二》更是获得了1.7亿的惊人票房。带有纪录性质的电影市场日益扩大,使得市场对纪录片的期待越来越高。
《四个春天》无论是质量还是题材均被看好,且有电影节奖项和提名的加持。据统计,2018年至少有16部纪录片上映,总票房超过5亿。《厉害了,我的国》一片贡献了4.8亿的票房,但其余影片的票房大多仅在数百万级别。进入2019年1月,就有《四个春天》和《燃点》两部纪录片上映,短短三个月内,已经有4部纪录片进入院线。
对于纪录片扎堆上映的现象,一位电影宣传人员指出,除了几部大热影片,普通观众对大多数纪录片并不敏感。《四个春天》的宣传并未突出其重点,导致普通观众对其缺乏感知。同样依靠口碑营销的《二十二》,虽然首日排片只有1.4%,但因其题材的社会性和口碑效应,最终排片率飙升到了10.8%。
对于《四个春天》票房遇冷的原因,有观点认为是因为其宣传重点不够突出。另一部纪录片《燃点》,尽管占据了广泛的宣传渠道,但其内容创作偏向电视节目的形式,缺乏电影级的手法,导致观众失望。从事纪录片工作的小乔表示,电影应该有其独特的操作方法,而不仅仅是像电视节目那样策划、拍摄和呈现内容。
事实上,让商业院线中的纪录片吸引习惯于故事片的观众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目前进入院线的纪录片大多关注小人物和生活的话题,如《藏北秘岭-重返无人区》、《最后的》、《大三儿》等影片都以此为主题。但这些叫好不叫座的纪录片每年也是寥寥无几。一线纪录片导演团队的工作人员小板认为,目前的院线纪录片过于追求话题性,有些为了上院线而拼凑素材的感觉。他认为许多纪录片团队希望制作纪录电影,但内容质量并不达标。尽管一些院线纪录片的营销做得较好,但内容过于投机取巧、有拼凑之嫌。尽管如此,纪录片团队仍然看到了纪录电影的市场空间和观众基础在逐渐扩大。
据传媒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发布的《纪录片发展报告(2018)》显示,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开始走进院线并获得不错的票房成绩。虽然纪录片仍然属于小众类型影片,但其市场潜力和增长空间不容忽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喜爱纪录片,以及资方对纪录片的投资热情提高,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机制的调整,纪录片将越来越多地与公众见面,与传统故事片一道在电影市场上繁荣发展。纪元电影市场的繁荣离不开各类题材的共同推动那才是真正的电影市场繁荣的标志至于获奖的影迷朋友们我们已经通过官方渠道通知你们兑换券的使用方式希望你们能够尽快兑换并享受观影的乐趣更多热点和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后续报道让我们共同期待电影市场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