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选购电脑处理器,犹如选择人生道路上的方向,技术领先与性价比,就如同指南针,引导我们做出决策。在众多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中,处理器的核心效率无疑是关键所在。
墙头草需要明确的方向
正文
在2024年6月3日,AMD发布了全新的Zen 5架构,其产品线覆盖了桌面端的锐龙9000系列以及面向移动端的锐龙AI 300系列处理器。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锐龙9000系列的最新动态。
在深入介绍具体型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锐龙的代数与系列之间的关系。不同于英特尔侧重代数命名的方式,AMD在ZEN2之后更注重系列的划分而非单纯的代数强调。虽然处理器的代数是基础,但更关键的是理解系列的定位。处理器的系列定位,如同学生的年级代表其学术水平,反映了技术层次。尽管R5-7520U和R5-7540U都属于7000系列,但它们的技术性能因“年级”不同而有所差异。ZEN5可算作是第七代锐龙的代表。
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采用了先进的4nm CCD结合6nm IOD技术,提供最多16核32线程和64MB三级缓存,与Zen4的锐龙7000系列相媲美。其中,R9系列采用了双CCD设计,而R7和R5则采用了单CCD设计。首发四款型号包括锐龙9 9950X、9900X、锐龙7 9700X以及锐龙5 9600X。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核心数、线程数以及频率和缓存等性能参数。
在即将到来的电脑展上,AMD将发布全新的ZEN5处理器。在激烈的x86处理器市场竞争中,AMD和英特尔展开了一场核心效率(IPC)的较量。虽然两家公司的IPC计算标准有所不同,但采用统一标准分析的结果显示,英特尔在核心效率方面略微领先于ZEN5约6.5%。ZEN5的发布带来了IPC提升高达16%的震撼消息。如果按照这一提升幅度计算,ZEN5的IPC将超越现有的酷睿高达8.6%(注:此数据尚未经过实际测试确认)。这意味着锐龙有可能再次击败酷睿,上一次实现这一壮举还是在ZEN2时代。
ZEN5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核心效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提高了分支预测的准确性以降低延迟;拥有更宽的管道和载体以实现更高的吞吐量;设计更深的窗口尺寸以提升并行性;前端指令带宽、L1与L2缓存的数据带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AI和X512性能也基于ZEN4架构的大幅改进而得到了显著提升。
锐龙9000系列对应的主板芯片组包括A620、X670E、X670、B650E以及B650等。AMD在命名芯片组时也考虑了市场策略,例如跳过700系列直接跳到800系列,以与英特尔的新一代800系列芯片组相抗衡。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不仅设计处理器的微架构,还深入研究消费者的心理。
在实际性能表现上,与酷睿i9-14900K相比,R9-9950X在理论和实际游戏中均表现出色。例如,在Cinebench 2024的多线程测试中,R9-9950X比i9-14900K快21%,在Blender测试中更是快达50%,在游戏中的领先幅度则从4%到23%不等。两款处理器都是32线程处理器,但R9-9950X不仅在核心效率上更胜一筹,其大核数量也是对手的两倍。价格始终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ZEN2技术在市场上曾领先一步但因价格策略问题导致市场反响不如预期。我们希望AMD能给我们一个合理的价格定位,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这次的90当代消费者的选购决策犹如墙头草般摇摆不定面对性能相近的处理器时核心效率和价格便成为决定性因素。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同时如价格更为亲民方能获得消费者更多的青睐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