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能源领域,混动技术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增程式混动和PHEV混动(以DHT混动为代表)的争论尤为激烈。尽管有人认为增程式是“技术落后”的象征,市场上的理想、零跑、深蓝等品牌的增程式车型却销售火热。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技术的先进程度是否真的与市场接受度紧密相关?
很多人喜欢将串并联和串联/增程技术进行对立面的解读,特别是在汽车媒体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尤为激烈。但实际上,任何技术都有其优点和缺点,长短并存。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在实际驾驶中的体验差异非常小,包括我自己。
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它们的转型路径往往是先发展HEV混动,再逐步过渡到PHEV插混。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银河L7、枭龙MAX还是宋PLUS等车型,都是在原有油车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车身已预留了传动轴的空间,动力总成加上电池组便能实现PHEV,因此车企放弃现有技术转型并不现实。而且,只要电池有电,串并联PHEV的驾驶体验与增程式车型几乎无异。
但对于新兴造车势力来说,选择增程式路线似乎更为明智。增程技术因其布置便利、设计灵活而备受青睐。现在的车型倾向于采用宽车身长轴距的全电平台设计,只需为发动机留出适当空间,剩下的部分通过简单的电线连接即可完成布局。
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两种技术的对立,就显得过于片面了。虽然流量能带来热度,但我们不能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最近购买了零跑C11增程版车型。一些人认为增程技术相比流行的公版P1+P3串并联构型缺乏直驱功能。但实际上,直驱功能在特定情境下才有明显优势。以比亚迪等车企的PHEV为例,其直驱的速比相当于普通变速箱的5挡,仅在特定车速下才能发挥直驱作用。在其他情况下,它与增程串联并无太大区别。
关于直驱的实用性,我认为它在某些情况下是有优势的,尤其是在高速上能够节省电量。但理想等车企在去掉了直驱功能后依然表现出色。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我难以给出倾向性的建议。如果你经常跑高速,PHEV可能更适合你;如果你主要在市区行驶,并且喜欢电感的驾驶体验,增程式车型就足够满足需求。
在汽车媒体中,关于哪种技术更好的争论激烈,但真正了解串并联触发条件、DHT优劣势的人并不多。我在这里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对于2吨以下的车型,单挡DHT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成本优势;但对于更重的车型来说,其意义并不显著。
消费者在选车时并不太关心技术是否先进,而是更关注车型是否好用、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但我并不完全认同。在新能源领域,各种技术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在选择技术路线时,应该更多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而不是仅从工程师的角度。最终,无论选择哪种技术路线,都要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