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春运期间,我在广州南站观察到一则令人振奋的新闻。零点时分,一列高铁列车从广州南站启程,目的地是武汉。整列车厢座无虚席,都是渴望回家的人们。我一直以为高铁只在白天运行,晚上都会休息,但现在看来,夜班高铁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常态。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老式绿皮火车与现代化的高铁之间的差别犹如天壤之别。绿皮火车依靠柴油机车牵引,就像是被拖拉机拖着前行,只要车头不出现问题就能持续运行。而高铁则能够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飞驰,这需要轨道上的各种设备精准配合,即使是微小的问题也可能导致停运。
以往的高铁每天都要停驶六七个小时进行检修,这个时期被称为“天窗期”。由于轨道接触网、信号灯等设备的复杂性,必须趁没有列车运行时进行检查。从1993年火车时速仅有四十八公里到现在的高铁飞速运行,其间的技术进步令人惊叹。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轨道装备了北斗定位,无人机可以飞行检查线路状况,机器人协助检查设备。甚至高铁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2018年通过测试,即使司机不用亲自驾驶,也能确保列车安全行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去年春运期间增加了四千多趟高铁,其中不乏深夜班次。
为何突然增加这么多夜班高铁呢?这主要是因为人口流动太大了!在2023年,全国乘坐火车的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84亿人次,其中七成是乘坐高铁。像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节假日白天的车票往往一售而空。为了满足需求,只能通过增加夜班车。一位在上海工作的年轻人表示,他晚上乘坐高铁去广州游玩,第二天早上就能回来上班,还能在旅途中享受一段安静的睡眠时间。
尽管跑夜车只是延长了时间,但安全措施却更加严密。铁路工人们需要昼夜轮班工作,无论天气如何都要盯紧线路。以前检修工作都是在晚上下班后进行的,但现在白天和黑夜都要安排人员值班。动车库里随时都有工作人员在检查列车状况,确保列车安全行驶。
现在的高铁线路几乎全天候运营,就像高速公路一样24小时不间断。以前一条线路一天只能运行十八小时,而现在可以连轴转,相当于增加了一条新线路。甚至有人利用周末乘坐夜班高铁前往其他城市上班或求学,这种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铁路工人们也因此更加繁忙,他们凌晨三点还在轨道上工作,高铁调度中心的电脑屏幕则常年亮着,监控着全国数千列列车的运行数据。
随着夜间高铁的逐渐普及,从试运行到常态化只经历了短短的时间。如今打开购票软件,半夜的高铁票和白天的一样多。对于在城市A居住而在城市B上班或上学的人们来说,曾经觉得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一切都证明了高铁的便捷性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