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生态环境部揭秘:臭氧污染如何可防可控——科学解读微观中的毫克与微克换算细节

生态环境部揭秘:臭氧污染如何可防可控——科学解读微观中的毫克与微克换算细节

光明网报道,在最近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监测司的柏仇勇司长针对当前日益凸显的臭氧污染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臭氧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环境问题,其浓度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柏仇勇司长表示,虽然臭氧在大气平流层中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但在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却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天数在全国已相当普遍。尤其在夏季,臭氧污染已成为蓝天保卫战中的一大挑战。

对于不同地区而言,臭氧污染的高峰期也呈现差异。柏仇勇详细解释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26”城市以及汾渭平原的臭氧污染通常在6月至7月达到最高峰;而长三角地区则在整个夏季长达三个月的时间内持续出现高污染状态;珠三角的臭氧污染则主要集中在秋季的后两个月。这意味着在不同区域,臭氧污染的峰值时间有后移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臭氧污染与PM2.5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之间的关联在于,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不仅是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的前体物,也是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柏仇勇指出,当PM2.5浓度下降时,阳光的辐射强度可能会增加,更有利于臭氧的产生。尽管一般情况下低浓度的臭氧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在特定气象条件下,高浓度的臭氧还是会对眼睛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损伤作用。

柏仇勇表示,臭氧污染的根本原因还是那些前体物的浓度过高。在我国当前的特殊气象条件下,如高温、日照强烈、风力微弱等,这些前体物更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导致浓度超标。但专家指出,只有超过一定浓度的臭氧才可能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公众只要了解这一情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如减少在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就可以有效避免受到影响。他呼吁公众不必过度恐慌关于臭氧的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臭氧的背景浓度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以及环境传输等因素都有关。我国已经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措施来治理臭氧污染,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臭氧限制与国际标准接近,表明我国在治理臭氧污染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


生态环境部揭秘:臭氧污染如何可防可控——科学解读微观中的毫克与微克换算细节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