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在之前的两篇文章《项目管理的基石之一:范围管理》和《项目管理的关键之二:进度掌控》中,我们已经深入探讨了项目范围和进度的设定。本文将聚焦于项目管理的第三重要方面——成本管理,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文章将从成本估算、预算制定、项目成本结构、成本基准的形成、三大基准的整合以及项目三角形等六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成本估算
在明确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活动的详细清单和属性,这为估算每个活动的成本提供了依据。成本的估算包括多种方法,如专家评估、类比估算、参数模型、三点预测、自下而上估算等。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储备分析,它关注风险应对,并为潜在风险设置应急储备。还需要考虑质量成本,即为了达到特定质量要求而需要的投入。
二、预算制定
基于估算的活动成本和应急储备,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制定方法包括成本汇总、历史信息审核和资金平衡策略。成本汇总是从活动成本逐级汇总到项目总成本的过程;历史信息审核有助于验证成本估算的准确性;而资金平衡策略则是根据可用的资金水平调整进度计划。预算的重要成果即是成本基准,它描述了按时间段分配的项目预算。
三、项目成本结构
项目成本结构展示了从资源到项目总预算的逐级汇总过程。这包括资源成本、活动成本、工作包成本、控制账户成本以及项目总成本等。通过为这些成本配备应急储备,可以得到成本基准。再针对未识别的风险配备管理储备,得到项目总预算。加上预期的利润,即形成合同价格。
四、成本基准的形成
制定的成本基准需要经过审批才能生效。任何超出成本基准的调整都需要经过审批流程。例如,项目经理可以动用应急储备,但管理储备的使用需要走变更流程进行审批。
五、三大基准的整合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范围基准、进度基准和成本基准的创建。范围基准包括需求收集、定义范围和创建工作分解结构等步骤;进度基准涉及定义活动、排列活动顺序、估算活动持续时间和制定进度计划;成本基准则是基于活动成本和预算的估算。这三大基准共同构成了项目的核心管理框架。
六、项目三角形
项目的范围、进度和成本构成了项目的核心三角形,其中内切圆代表项目质量。三角形的三边相互影响:扩大范围可能需要增加时间或成本的投入,而压缩进度可能会导致范围的减少或成本的增加。项目管理就是在保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找到这个三角形的平衡点。
本文由@独特视角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图源来自网络,遵循相关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