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在无常的世间感受痛苦,是因为在变幻莫测的人生里追求永恒不变的答案,在无我的境界里执着于自我存在,在虚幻的轮回中不断寻求解脱的希望。人生如梦如幻,一切有为之法皆如泡影般难以捉摸。
世间万物,无论是触手可及的实体还是飘渺无形的精神,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时时刻刻都在经历变化。它们存在的真实性宛如梦幻,但本质上却是虚幻不实、不可捉摸的。就像闪电一般短暂而难以捉摸,如朝露般短暂而不能持久,一触即破如泡沫般脆弱。
我们所执着的感情、财富和名利,无一不是因缘所生。条件的聚合与消散使得它们如同过眼云烟,瞬间即逝。然而我们常常误解,错误地认为这些短暂的事物是永恒的、完全属于自己的,紧住不放,由此产生痛苦的根源。
当面临失业、失恋、破产或降职等变故时,我们往往无法接受这种因缘的变化和人生的落差,内心产生强烈的抗拒和抵抗。这种抗拒导致了我们的认知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冲突,冲突越大,我们感受到的痛苦就越深。
克里希那穆提的箴言:“我允许一切的发生。”道出了接纳一切变化的智慧。顺应大道的变化是顺应自然的表现,否则就是逆天而行。我们无法用今天的认知去改变过去的阴影,也无法用现在的光芒去照耀未知的黑暗。
《道德经》中的和光同尘理念,强调了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我们无法将光芒与尘埃分离,同样地,也无法将得到的与失去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分离。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来自痛苦本身,而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抗拒和不接受。
许多焦虑抑郁的人,是因为无法接纳自己的平凡、懦弱和自卑感。他们不断驱使自己变得强大、自信和勇敢,逃避真实的自我导致身心疲惫。我们应当成为真正的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缺陷。当我们真正理解并接纳周围每一个人的不同状态、选择和言行时,我们就能放下改变他人的念头,让他们成为他们本来的样子。这将促使我们内心生出真正的爱和慈悲。
我们要学会允许和接纳。接受爱人的离开,接受付出的没有回报,接受他人的不喜欢。如果我们能抱持这样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就不会执着于痛苦之中。
物质世界的变化是瞬息万端的,而精神世界却是恒久流传的。只有向内探索,才能真正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救赎。只有做回真正的自己,才能在如梦的人生旅程中净化思想、修炼灵魂。当我们遇到最本真的自己时,我们会变得洒脱从容、淡定无悔。这一切只取决于自己的内心状态,与外界无关。这个世界其实一切皆是大脑所创造的幻象,但同时也是我们内在世界的真实反映。心灵像白云一样自由自在,意念如流水般任意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