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揭秘旧手机的归宿:回收后的手机究竟何去何从?

揭秘旧手机的归宿:回收后的手机究竟何去何从?

“以旧换新”惠及百姓生活,但淘汰的旧手机、家电、汽车等废旧物品是否会造成环保隐患?旧物回收处理是否安全可靠?这些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疑虑反映了社会绿色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循环的新业态。近日,记者从资源再生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已完成了手机安全回收处置示范项目的试运行,并在各大省会城市推出手机安全回收服务。消费者只需通过便捷的“安心回收”小程序即可轻单。

关于手机回收是否靠谱的问题,让我们跟随一部旧手机的旅程来一探究竟。随着数码产品补贴的推出,上海市民张女士在购买新手机后,旧手机被送到了家门口的回收站点。当日,这部手机就被运送到一家拥有电子产品处理资质的企业。在高度自动化的分拣线上,通过精密光谱仪进行全身检测,分析其金属成分。当主板进入熔炼环节,其中的黄金等贵重金属将被精准分离。而手机的塑料外壳被粉碎后可再生,用于制作托盘等复合材料;微型听筒则通过声学测试,被应用到助听器制造中,帮助听力障碍者重建声音世界。这部旧手机就这样被转化为新产品的原材料,重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样的技术革新并非孤例。根据发展会和商务部的数据,废旧家电和汽车的回收量正在持续增长,显示出“以旧换新”的积极影响。

那么,大力回收这些旧物是否物有所值呢?让我们细算一笔账。首先是环保账,回收旧手机、家电和汽车能够提取黄金、钢铁、有色金属等宝贵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要贡献。其次是经济账,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就业的重要力量,废旧机电的拆解再生更是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还有安全账,正规的回收处理企业能够确保个人信息安全,形成完整的安全闭环,这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实践。

尽管回收具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回收不便、价格偏低等梗阻问题。为了打通这些梗阻,和企业都在积极努力。推出各种在线平台,方便市民预约、估价和回收;企业通过设立碳积分奖励、建立回收平台等方式,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回收。

如今,“以旧换新”后的旧物去向问题不仅反映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换新需求,也彰显了全球最完整产业体系的循环能力。向着“新”的方向前进,关键在于实现“循环”。今年的《工作报告》强调了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重要性,标志着循环经济已从“选择性手段”升级为“必要之路径”。在这场从理念、技术到服务的系统性变革中,经济正朝着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蓬展。

注: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交流之用,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揭秘旧手机的归宿:回收后的手机究竟何去何从?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