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对杨联陞所撰写的廿四史名称试解及其书籍编纂时间的解读新论

对杨联陞所撰写的廿四史名称试解及其书籍编纂时间的解读新论

本文源自公众号“墨点读书”,选自《东汉的豪族》一书,旨在分享知识,不涉及商业用途。如遇版权问题,请联系公众号管理删除。

关于史书中命名“史”与“书”的问题,背后蕴多种复杂因素。究竟是因为传统影响,还是出于某种随意的选择呢?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并简要讨论史学领域的相关问题。

其实答案相对简单:受《史记》影响而命名的史书通常以“史”字结尾,受《汉书》影响者则以“书”字结尾。这一规律在宋朝前的正史中十分明显。尽管二十四史的最后五部似乎与此规律不符,但深入探究其背后原因,我们会发现这一传统并非突然消失,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史记》和《汉书》的主要差异。《史记》跨越数代,而《汉书》则只记录一个朝代的历史。这一差异被众多学者所关注,特别是刘知幾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明确了二者的不同范畴。后世受《史记》《汉书》影响的史书,会根据自身论述的范围,分别采用“史”或“书”为书名。例如,《南史》和《北史》就是以《史记》为范本而编纂的。同样地,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在初稿时期就被称为《五代史记》,显示其与千年前的《史记》属于同一类型的作品。而那些被称为“书”的正史,通常都是限定在一个朝代范围内的。

在唐朝和宋朝时期,涵盖多个朝代的史书被称为“史”,而只记录一个朝代的则被称为“书”,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传统。《三国志》的情况似乎与我们之前的分析存在冲突。这部史书的三部分通常被称为“魏志”“蜀志”“吴志”,但在后来的版本中,目录和各章标题中也常被称为“魏书”“蜀书”“吴书”。尽管存在一些冲突和困惑,但我们仍可以从其他史书中找到类似的命名规律。例如,《隋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中记载的某些史书虽然限定在一个朝代范围内,但仍被称为“史”。这些例子表明,史书的命名并非完全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传统和规律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新唐书》和《旧唐书》的作者吴兢在编纂史书时采用了五部史书都称为“史”的做法可能是因为他的意图是汇辑为一部通史以取代旧有的作品。然而关于宋朝以后的五本断代史书为何都叫做“史”而不是“书”的问题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来得出结论。此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些史家在选择书名时可能存在一些内在动机和考虑如避免与已有书名重复或是基于某种历史观念的选择等这也反映了史家们在处理历史书写时的复杂心态和考量。总之史书的命名问题涉及到传统、历史背景以及史家的选择和考量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理解。


对杨联陞所撰写的廿四史名称试解及其书籍编纂时间的解读新论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