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随着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古老的帝国在屈辱与衰败中步履维艰。这股冲击波不仅动摇了传统的政治经济结构,更催生了畸形的社会阶层——买办。这些人作为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代理人,他们钻营投机,依附权贵,通过包揽洋务、转口贸易等手段,迅速聚敛财富,成为社会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买办阶层的兴起,也象征着社会道德的沦丧和黑暗面的滋生。他们仗势欺人,勾结官府,把持经济命脉,对普通民众进行残酷剥削。他们身上充斥着卑躬屈膝、见利忘义、贪婪无度的特质,成为社会腐败的象征。这种社会现实,引起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警醒和反思,他们开始用笔杆子揭露买办的丑恶嘴脸,批判社会的黑暗腐败,谴责小说应运而生。
这些谴责小说,以买办阶层为主要批判对象,通过生动的笔触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他们的种种劣行,揭露了他们如何通过不正当手段发家致富,如何欺压百姓、败坏社会风气。例如,《官场现形记》中的赵声白,就是一个典型的买办形象,他贪婪狡诈,无恶不作,最终也落得个可悲的下场。这些小说,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强烈愤慨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它们的出现,对于唤醒民众意识,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