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的观点是,一、太极拳的创始人并非张三丰或陈王庭,根据历史资料,更有可能是杨露禅及武禹襄。二、张三丰更多的是太极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可以说是太极的“文化代言人”。
探讨这个问题时,我想分享一个有趣的想象。如果有人问杨露禅:“祖师爷你为什么脑后要留辫子?”他可能会笑着回答:“这不是你想的那样,历史就是这样发展的。”如果有人质疑我:“你为什么不像祖师爷一样留辫子?”我会回应:“时代不同了,现在为何还要留辫子呢?”留不留辫子,都是随着时代变迁的产物。
虽然历史记载中“太极拳不知始于何人”,但杨露禅从邯郸走向北京并推广太极拳后,太极拳开始名声大噪。当时的社会环境需要一位太极拳的祖师,无论是杨露禅还是其他人,都会有人去追寻。那些文化人特别热衷于这件事,就像当时必须留辫子一样,这是历史的必然。杨露禅作为“北漂”的佼佼者,也需要有人为他宣传包装。那些文化人对杨露禅的绵拳极感兴趣,于是融入儒、释、道、兵、医等文化,将其改造成为更有文化气息的太极拳,大大提高了其文化理论地位。就这样,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祖师被载入了历史。
杨露禅和武禹襄在绵拳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了太极拳。尽管历史上存在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但到了光绪辛巳年以后,他们也接受了张三丰为太极拳的祖师。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现代文明的阳光下,历史学的研究更加科学,创新意识正在觉醒。现在再坚持“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观点已经过时。
关于杨露禅到陈沟学拳的事实,并不意味着陈沟拳就是太极拳。要确定陈沟拳是否为太极拳,需要具体的证据支持。杨露禅也可能对陈沟拳进行了改造和创新。类似于不能因为杨露禅去过陈沟学拳,就认为陈沟拳是太极拳的创始拳种,这种逻辑推断是错误的。
历史将太极拳的机遇和责任交给了杨露禅。如果没有他对陈沟拳的改造和创新,以及将太极拳推广至全国,那么陈沟拳可能早已消失。没有杨露禅就没有今天的太极拳。我们不能忘记武禹襄等一批知识精英对太极拳理论的总结和提升所做的贡献。我们要铭记那些为太极拳做出贡献的人们。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张三丰所代表的太极文化和道家文化无疑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张三丰的文化标签对太极拳知名度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这种作用正在逐渐淡化。我们应该研究继承张三丰背后的太极文化,而不是过度崇拜他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