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文字(日语中的絵文字/えもじ,也称作emoji,意为图像字符)是日本在网络通讯中率先采用的一种视觉符号。这些以图形表达“文字”的隐喻,能够描绘多种事物,如笑脸、蛋糕等。
Emoji表情以其拟人化的生动形象和跨越文化国界的特性,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网络表达方式。其中,“笑中带泪”的表情更被牛津词典评为年度词汇。许多人相信这套表情已成为一种真正的“世界语”,如今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无法与之分离。消息的结尾加上一个笑哭脸似乎已经成了我们表达情感的新习惯。
回顾emoji的历史发展:
早在1995年,日本的年轻人就开始通过bb机发送简单的表情图案,如微笑脸等,与朋友们交流。当时的bb机风靡一时,几乎人手一台。
1999年,日本运营商DoCoMo公司率先开发出了第一套emoji表情包,内含笑脸等图案。遗憾的是,这套表情包只能在I-Mode系统下使用。
进入2000年后,emoji开始在各大聊天室流行。大型社交网络如MySpace、AOL以及Instant Messenger等也开始为用户提供丰富的emoji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emoji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自iOS 2.2更新发布后,苹果iPhone(日版)开始支持软银的emoji符号,而在iOS 5发布时,这些表情符号真正走向全球。
Google在2009年将emoji添加到Gmail中,使得我们可以在邮件中使用这些表情符号,让通讯更加生动有趣。
到了2010年,emoji被纳入Unicode标准,这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项通用标准,包括字符集、编码方案等,标志着emoji迈向世界语言的重大一步。
近年来,emoji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苹果公司发布iOS 5后,全球通用的同一版本emoji开始在各个网站上广泛应用,包括Instagram和Tumblr等。
iOS 6更是添加了更多有趣的表情,如恋夫妇、阵风等。虽然emoji的创始人Scott Fahlman觉得某些表情可能不太美观,但苹果公司的emoji设计师Willem Van Lancker却赋予了冰淇淋表情和便便表情有趣的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要关注emoji与其他视觉语言的历史联系。自古以来,人们就会用图表丰富文本内容,提升整体美感。在某些情况下,图标是一种跨越语种的通用语言,例如停车场标志、性别标志等。Emoji这种融入肢体语言和情绪的表情符号让网络上孤零零的文字更具表现力,更触动人心。
近期热门文章推荐阅读:探索“我家在带上,你家呢?”这一话题背后的故事,“自然常数e到底自然在哪?”的科普知识以及华为的5G技术背后的数学原理等等。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参考来源:www./emoji-timeline-history-2013-12 和牛油果进化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