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梅雨季来袭:中旬与中下旬的雨季应对与防御指南:专家支招帮你顺利过渡!

梅雨季来袭:中旬与中下旬的雨季应对与防御指南:专家支招帮你顺利过渡!

梅雨季全面到来,全国多地已感受到梅雨的气息

近日,根据气象部门的报告,《梅雨监测指标》显示,我国今年的梅雨季已经如期而至,并且总体进程较往年有所提前。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6月7日就已经迎来了梅雨季节,相较于历年平均时间,这一时间提前了2天和7天。江淮地区也在6月19日进入了梅雨季节,较常年提前了4天。

首席预报员介绍,按照平均季节进程,江南地区是最早进入梅雨季节的,时间为6月9日,随后是长江中下游在6月14日,最后是江淮地区在6月23日。江南和江淮之间的时间差反映了我国雨带季节性向北推进的特点。在江淮梅雨期间,雨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至淮河一带。随着梅雨季节的结束,雨带将继续北移,华北地区的雨季也将随之开始。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7月份,雨带将主要集中在华北以及东北南部地区。

近年来,主汛期雨带呈现出向北移动的趋势,这让一些人产生疑问:南方的梅雨是否会因此减弱?对此,专家解释,虽然主汛期雨带有北移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梅雨会减弱。在某些年份,梅雨不仅不会减弱,还会表现得极端偏强。例如,2020年长江中下游出现的“梅”事件,当年的梅雨雨量较常年偏多了1倍以上,成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梅雨之一。

随着梅雨季节的全面到来,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也将频繁发生。气象部门提醒公众,要更加警惕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随着主汛期雨带的北移,公众并不能忽视梅雨的强度。我们需要做好大中小河流的防汛、城市暴雨积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等的防范工作。

梅雨季的到来也将有助于缓解部分地区的气象干旱。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随着江淮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预计未来十天降雨区将集中在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的西部和北部以及华南西部等地。其中,西南地区东部的旱情将在近期得到缓解或部分消除。西北地区东南部的降水较弱,近期旱情可能还将持续。

关于梅雨的由来,它是因为在梅子成熟的时节,时晴时雨的高湿天气使得家中器物容易发霉,因此被称为“梅雨”或“霉雨”。每年6月上旬至7月中旬,梅雨主要出现在江南区、长江中下游区以及江淮区到韩国、日本列岛一带。我国梅雨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区域性特点较为明显。在应对和防御梅雨上,由于梅雨降雨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降雨过程频繁,因此需关注预报预警信息,注意防范持续降雨可能引发的滑坡、山洪等次生灾害。


梅雨季来袭:中旬与中下旬的雨季应对与防御指南:专家支招帮你顺利过渡!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