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跨学科视角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正泽学校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跨学科视角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正泽学校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

崔蕾、徐兴鹏、肖雪、周贵延和北京正泽学校的教师们是本文的几位作者。韩思阳是课程教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本杂志对作者的投稿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编辑费或版面费。如有投稿意向,请发送至我们的邮箱。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推出,课程设计中强调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并推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各学科需要安排不少于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虽然这些学习所占的时间不多,但却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北京市正泽学校(简称正泽学校)就以一个独特的方式,通过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实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

一、真实问题引导下的课题生成路径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遵循学生学习的逻辑。教师需要从关注自己的教学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思考“我该如何教”转变为关心“学生会如何学,我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支持”。正泽学校为此设立了“小问号”活动,鼓励学生从生活中观察、发现并提出真实问题。这些问题经过学校的整理、筛选和分类后,将被转化为跨学科实践课题。这一路径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导向。

二、核心素养在问题探究中的发展

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提出问题资源。正泽学校曾开展了一项关于“一支铅笔能写多少个字”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项活动源于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铅笔浪费现象,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这个问题,进而提出如铅笔寿命、相对长度和价格等“小问号”。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跨学科协同整合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北京师范大学的郭华教授认为,“跨学科”意味着突破学科壁垒,实现分科课程背景下的整体教育目标。正泽学校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不仅注重数学学科的作用,还注重其他学科的协同整合。例如,在“艺术遇见数学”活动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艺术创作中的问题;在“探索宇宙”活动中,学生结合科学知识和数学建模进行项目实践。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学生从单纯的教学资源学习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推动了创新意识的发展。正泽学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致力于选取与课标匹配、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问题,使学生在知识建构、思维发展与实践创新中形成结构化能力。


跨学科视角下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北京正泽学校小学数学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