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农民建房多选用本土砖窑生产的红砖,这种红砖建造的房屋不仅美观,而且经济实惠。我国在十多年前就作出了决定,所有城市都必须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砖,转而采用其他类型的砖,如空心砖和加气混凝土砖等。
那么,为砖被禁止使用呢?红砖对人类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红砖的制作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它的原材料主要来源于耕地的黏土,经过加水搅拌后形成泥块,再制作成砖坯,最后进入砖窑进行烧制。这个过程中不仅污染严重,而且对我国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巨大的。
要生产一块红砖,需要大量的土壤。据报道,平均生产7万块红砖至少需要消耗上百立方米的土壤。一些小型的砖厂为了生产红砖,甚至会在基本农田上挖土烧砖,导致大量耕地无法耕作。这些被开采的土壤恢复能力缓慢,一旦被大量开采,就很难再用于耕种,相当于这片土地被荒废。
红砖的生产过程中的烧制环节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了保证砖的坚固耐用,烧砖的温度需要控制在900-1100摄氏度之间。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煤炭,每年因烧砖而消耗的煤炭量十分惊人。由于一些砖厂的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它们在燃烧过程中采取的低空直排方式,更是加剧了环境污染。
尽管红砖的危害如此之大,但有些地方仍然偷偷使用红砖。这主要是因为红砖的价格相对较低,一些个人和建筑公司出于成本考虑仍然选择使用它。当地百姓潜意识里认为建房就应该使用红砖,对于其他类型的砖虽然知道优点,但并不了解其具体优势。
为了替代红砖,我们有了水泥砖和空心砖等选择。水泥砖无需烧制,对环境污染较小,而且可以利用废石料或建筑垃圾等作为原料,成本较低。空心砖则采用粘土和煤渣灰等作为原材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粘土,而且具有减轻墙体重量、降低噪音等优点。
尽管有多种替代品可供选择,但由砖的价格优势和一些地区的传统观念,其市场需求仍然存在。为了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和保障公共安全,我们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推广使用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并引导民众改变传统的建筑观念。我们也需要鼓励创新,研发更加环保、高效、经济的建筑材料,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