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州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共享,育新模式激发教育活力》
阳光洒满大地,希望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本报记者 万秀斌、苏滨、陈隽逸报道
随着新学期的钟声敲响,来自广东的教师巫伟杨再次踏上贵州的土地。他不仅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州望谟县第五中学的一名资深历史教师,更是东西部教育协作的积极参与者和见证人。
借助东西部协作的战略平台,黔西南州与广东省惠州市的122所学校结成了帮扶对子,双方教师互派交流,共同学习。在州内,通过“校校结对”的方式,为县城及乡镇中学提供教学援助,旨在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一、引入新颖教学模式,焕发课堂生机
新学期伊始,巫伟杨以隋朝为主题的历史课引起了学生们的浓厚兴趣和热烈反响。他结合导学案,引导学生们自主探究,通过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这种从广东带来的教学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在望谟五中这所寄宿制学校,巫伟杨在课外也有更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他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好奇心,鼓励学生们勇敢追求梦想。
二、教师互访交流,拓宽教育视野
像巫伟杨一样,来自望谟五中的年轻教师张仕业也开始了新学期的教学之旅。他前往广东西部的惠东县吉隆中学进行交流学习,得到了名师的悉心指导,逐渐探索出语文教育的新方法。张仕业感叹广东教育的特色,他的教学能力和视野得到了提升和开阔。这样的交流学习让他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三、加强帮扶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黔西南州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不仅促进了本地教师的成长,也积极推进教育公平。例如,兴义市第一中学与册亨县的两所高中开展对口帮扶活动,定期进行教学交流。通过开设兴册班等特殊班级,让教育资源得以共享。这种“中心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等模式,有效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共享。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州通过内外联动,创育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无论是引入新颖教学模式激发课堂活力,还是教师互访交流拓宽教育视野,或是加强帮扶合作推进教育公平,都在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些努力旨在为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共同书写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