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成功推出了一项名为“广东专业技能提升,助力高质量就业”的新服务平台。此平台首次整合了全省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系统梳理并整合了当前近300个招生专业,涉及超过2500个专业点。
随着“产教融合,技能展现实力”的时代潮流,广东的技工院校建立了一套与省内二十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紧密相连的专业体系,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覆盖的技能人才培育生态圈。
广东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采取了“双轨制”策略,构建了“目录+省级特色”的双轨专业架构。这一架构涵盖了专业门类,尤其注重与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对接。为了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广东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与交通等领域加大专业建设力度,同时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的成果,将其融入日常教学,引领技工教育的发展潮流。
在地理布局上,广东技工院校实施梯度赋能的专业设置方式。珠三角地区以发展前沿技术为重点,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和工业机器人应用等领域。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则结合地方文化,错位发展特色专业。
近年来,广东技工教育不断创新,结合最新趋势进行专业调整。一方面,新兴专业如芯片设计与制造、车联网技术应用与服务等专业应运而生;传统专业中不适应市场需求的部分也逐步被淘汰。这种动态调整实现了增量扩容与减量优化,为广东技工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方面,广东技工教育实现了从赛场到课堂的“技术移植”。世界技能大赛的成果被有效转化为教学素材,实现了从个别优秀选手到一批批技能人才的裂变式培养。许多技工院校开设了与世界技能大赛项目紧密相关的专业,深度融入世界技能大赛标准,确保教学与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广东技工教育的人才矩阵已逐渐完善,中级和高级技能人才的比例稳定增长。制造类专业与服务业专业在校生数量均有增加,形成了橄榄型的人才结构。广东技工教育的实践场所已从传统的实训室、集训场扩展至实验室和前沿生产线,更贴近实际需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技工教育将继续深化专业、产业与职业的三业联动,提高人才供给的精准度和实用性。通过优化专业设置,广东技工教育将为实现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变培养更多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来源: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