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报道,随着大学生临近毕业走向社会的时间,有一部分学生却感到迷茫和困惑。其中,有的学生选择主动延迟毕业,放缓步入社会的步伐。对于这种现象,有的人认为这些大学生正在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对自己负责;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你是否了解身边也有选择延迟毕业的大学生呢?
近日,《青年》社会调查中心与问卷网联合针对2003名受访者展开调查,结果显示:有45.1%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曾考虑过延迟毕业的问题,并且50.4%的受访者感觉近年来选择延迟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增加。
关于延迟毕业的原因,调查结果展示了多元化的因素。有的学生是因为考试未通过、学分未修满等实际困难而不得不延迟毕业;有的学生则是想暂时休学一年,以更明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标。部分受访者还提到双学位、交换生计划、创业等特殊情况下也会选择延长学习时间。还有一些学生因为不愿意就业、保留应届生身份、身体原因等而选择延迟毕业。
浙江工业大学的2017级学生高嘉璐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曾考虑过延迟毕业,主要是担心体测不合格导致毕业受阻。同样,大学2017级学生刘星雨也有类似的顾虑,他觉得还没有准备好进入社会,想再在大学里待一段时间。他也观察到,近年来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有所增加,延迟毕业的概念被更多学生所接受。
对于大学生选择延迟毕业的现象,大学教师林娴持理解态度。她指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节奏,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她强调延迟毕业的学生可能面临更重的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需要做好心态的调整和准备。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调查中显示出了他们在面对毕业时的建议:69.9%的受访者建议提前进行社会实践,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54.2%的受访者建议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还有受访者建议完成好毕业论文、做好知识储备和心理调适等。
关于对延迟毕业的态度,74.3%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延迟毕业,而不是单纯逃避现实和压力。刘星雨认为这也反映出大学生正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心态调整。在面对大学生延迟毕业的现象时,《青年报》和《中青网》的记者王品芝以及实习生洪静澜综合报道指出,应该理性看待并尊重个人选择。专家建议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规划和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人生的挑战和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