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尽管外界气温持续攀升,按理来说蔬菜细菌害应该不应当高发。许多菜农反映,无论是种植番茄还是黄瓜,细菌害却呈现出高发的态势,这其中究竟是何原因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细菌害发生的两个核心因素:伤口和湿度。当前处在高温晴热的季节,按理来说,棚室通风力度应当加大,排湿速度也应该较快。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棚室内的多种因素阻碍了排湿速度,导致细菌害依然频繁发生。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阻碍了棚室的快速排湿?哪些日常操作可能会导致棚内湿度上升呢?
通风的合理性是排湿的最关键所在。棚室通风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湿度的消散速度。通常,为了增加通风量,棚室会扩大放风口。即使风口开到最大,有时通风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这是因为棚室之间的距离、遮阳设施和防虫网的设置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通风效果。
具体来说,如果棚室之间的距离过近或者棚面设计不够合理,会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影响到通风降效果。遮阳网或防虫网的覆盖方式不当,也可能阻碍空气的流通,降低棚室的通风效率。菜农在设计和使用棚室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通风效率。
除了通风问题以外,水分管理也是影响棚内湿度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高温强光的环境下,水分蒸发速度很快,因此需要合理浇水以保持土壤含水量。在浇水时,应注意时间和水量,避免过度浇水造成湿度过高。根据不同地区的蔬菜生长情况,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植株的肥水需求得到满足。
为了降低湿度,除了合理通风和水分管理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比如避免铺设地膜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通过划锄的方式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上升;使用作物秸秆覆盖操作行,吸湿降湿;根据病害发生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防治方法。
要想有效控制蔬菜细菌害的高发态势,菜农需要综合考虑通风、水分管理、土壤处理以及防治等多个方面。通过改进操作和管理方法,减少影响排湿的因素,加快棚内湿度的散发。还需要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和环境差异进行差异化管理,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蔬菜细菌害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