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高温天气让人们感受到了酷暑的煎熬,但在黄昏日落之际,天际的云彩却展现出令人陶醉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那么,为何在高温天气中,云彩会显得格外迷人呢?不同类型的云彩又各自具有怎样的独特之处?人们为何对云彩情有独钟,对云彩的认知又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呢?
在盛夏时节,对流云是一种常见的云彩类型。气象专家指出,夏季的雷雨大多由对流运动引发,而对流云正是在此时形成。当低层气温显著高于高层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低层暖空气上升形成对流。随着上升运动,暖空气温度逐渐降低,水汽凝结,便形成了我们所见的对流云。
这些对流云根据对流强度的不同,可分为淡积云、浓积云和积雨云等。相较于早晨,傍晚时分的地面温度更高,蒸发更快,进入大气的水汽更多,因此云彩的形态更为丰富。而在夏季,云彩的色彩也是斑斓。天空的颜色与瑞利散射密切相关,阳光射向地面时,蓝紫光受阻碍更多,留下的红、橙光则更加纯粹、艳丽。
我国是观测云的古老之一。早在公元前,我们的祖先就通过观察云彩来预测天气。《诗经》中就有关于云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云的观察和研究越来越深入,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测经验。到了唐朝,黄子发所著的《相雨书》是我国最早根据物象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专著。近代气象界的先驱们也重视云天研究。
除了观赏价值外,许多人相信不同的云彩会影响人的心情。气象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高温、高湿等气象条件可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作为气象的直观表现,云彩很容易让人将其与这些气象体验联系起来。实际上,人类很早就注意到大气现象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黄帝内经》强调顺应自然气象的生活方式,而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指出空气对病人的影响。因此世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云彩爱好者。例如赏云协会,这个由记者创立的协会吸引了全球约4万人加入,分享自己遇到的奇妙云朵以及创作的关于云的各类艺术作品。虽然有许多云彩爱好者,但系统介绍云彩的科普读物并不多。加文普雷特-平尼在《云彩收集者手册》中引用了爱默生的话:“自然是一朵多变的云。”云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更体现了世界的多变与美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