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最新科学突破:质子电荷半径的精确测量揭示全新能级体系

最新科学突破:质子电荷半径的精确测量揭示全新能级体系

背景介绍

质子作为每个原子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是众多研究和实验的热点。氢元素作为宇宙中最常见、最基础的元素,只有一个电子,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揭开质子的神秘面纱。其中,质子半径的问题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难题。多年来,不同的实验方法,如光谱和散射法,给出的质子半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为0.88飞米。利用介子—氢原子光谱法得出的结果却为0.84飞米,引发了关于“质子变小”的争议。

本文亮点

近期的研究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为我们对质子半径的理来了新突破。

1. 利用高精度无多普勒双光子频梳光谱技术,对氢原子轨道上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进行了精确测量。

2. 通过先进的频梳技术,在高分辨率氢光谱中激发氢原子,实现了量子动力学测试结果的精确度达到前所未有的小数点后十三位。

3. 实验结果测得质子电荷半径为0.8482(38)飞米,这一结果的精度是此前所有测量结果的两倍,相较于最新发布的CODATA 2014调整值所提供的数据,具有更高的精确度。

4. 实验中的频梳由脉冲激光产生,这种激光器使得科学家能够进入极短波长的紫外线范围,这是连续波激光无法实现的。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为精确研究氦离子等离子等难题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频梳光谱学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图文解析

▲ 图1 质子电荷半径测量示意图

展示了不同实验方法测量质子电荷半径的结果及其差异,凸显了这一差异对量子电动力学理论的挑战。

▲ 图2 双光子直接频梳原理和实验装置图

详细介绍了实验中所使用的锁模钛蓝宝石激光器、双镜增强腔的产生过程、激光模式与氢原子跃迁的紧密联系等关键技术细节。

▲ 图3 光谱装置和线扫描成分示意图

展示了光谱分析的全过程,包括氢原子与铜喷嘴的相互作用、雪茄形激光脉冲碰撞腔的形成、原子氢的跃迁以及光谱的生成等关键步骤。

▲ 图4 啁啾引起的多普勒频移原理图及二阶多普勒效应说明

重点介绍了双光子光谱的特点,如如何抑制一阶多普勒效应、实验中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过程、二阶多普勒频移数据的获取等。同时强调了这种测量方法的高精度和对“质子半径之谜”的深入解析。

原文链接:请点击[这里]查看科学杂志官方网站上关于这篇文章的详细内容。


最新科学突破:质子电荷半径的精确测量揭示全新能级体系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