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范文正公书院完成全面修复之后,它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商丘古城之中,成为了这座古城的一颗璀璨文化明珠(如图)。拥有深厚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的范文正公书院,无疑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范文正公书院,又被称为范文正公讲院、文正书院,位于商丘古城东门内归德府文庙的东侧。它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宋代,前身是宋代应院,后来演变为归德府中学堂和商丘中学,再后来又发展成为商丘师范学院和商丘市二高的前身。这座书院的历史可谓是非常悠久。
据了解,早在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就曾在此执掌教鞭,教授应天府学。为了纪念他的讲学育士之功,后人便称之为范文正公讲院。经过宋、元、明三代的传承,其建筑构造得以保存完好。在明代中后期,由于黄河的泛滥,睢阳被淹没,范文正公书院的命运也一度陷入困境。但在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知府郑三俊决定重建书院于东门内,并增添了诸多建筑,如讲堂、文昌楼、文正祠以及藏书楼等。
书院此后历经多次兴废,直到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5年),范文正公讲院正式更名为归德府中学堂,标志着商丘现代教育的开端。如今,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书院已经完成了全面的修复工作,重新展现出往日的风采。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重要的文化成果得到了商丘日报的报道和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