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寻内心艺术月亮的旅程》
源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追逐梦想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过着安稳生活的中年证券商。在现实的六便士与遥远的艺术月亮之间,他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呼唤,毅然决然地追逐艺术梦想。
现实的六便士满地都是,它们象征着日常的琐事和物质利益。而那个高悬的月亮,则代表着遥不可及的梦想。故事的主人公舍弃了现实的安逸,踏上了追寻艺术之路,这一选择就像我们在人生初始阶段所面临的矛盾,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选择难题。面对这个问题,许多家长选择了应试教育路线,将其视为日常习惯的选择。
在这个以分数为尊的社会环境中,天赋往往难以被认可,它就像是一块棱角分明的独特石头,被期待磨平以适应社会的规则。许多人都因此感到遗憾,这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是否也有过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方式?是否也曾想过要拼搏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即使那并非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人生。今天,我想对那些明白孩子天赋重要性的家长和老师发出呼吁。天赋是自然而然存在的,家长应该捕捉孩子身上暗示天赋的语言信号。就像朗朗第一次弹出音乐的那一刻,他的天赋就已经显露无遗,父母有责任去识别这些信号并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和舞台。
让孩子接触艺术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塑造刻板的教育形象或应付社会的期待和压力。相反,它是为了探索孩子的潜能和天赋,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并鼓励他们兴趣导向的发展。家长们需要真正理解孩子们话语中隐含的天赋感,就像他们内心的基因在呼唤着实现天赋的声音。
在鼓励孩子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教育的本质——唤醒而非灌输知识。让我们点亮求知的火把,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讲述知识的故事。从孩子们喜爱的电影、动漫和音乐入手,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梦想的追求。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里,让我们共同携手为孩子们的未来努力前行,点亮他们心中梦想的火把!让艺术月亮在孩子们的心中永远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