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中存在着一个概念——“主体性”,它指的是个体是否拥有明确的自我认知,能否清晰区分“我是谁,我在追求什么,我坚决拒绝什么”。
当一个人缺乏主体性时,他的生活就像一只随风飘摇的风筝,无法自主掌握自己的方向,总是被别人的意见和期待所左右。他们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害怕面对冲突和否定,因此不敢坚守自我,表达自己的拒绝,更不敢走自己的路。这种情况下,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会频繁出现,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
缺乏主体性的人,在生活中总是扮演着一个“顺从者”的角色,等待他人来安排、认可甚至裁定自己的人生。他们过于在意他人的情绪,担心自己让他人不高兴,担心自己的言行会显得“过于自我”,却忽略了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当人生被他人主导时,自然会感到焦虑,因为总是在等待他人的“好评”,却从未真正学会做自己。
相反,拥有主体性的人,已经活出了一个清晰、稳定、有主见的自我。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能保持自己的内心稳定;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他们都能坚强地重新站起来;即使整个世界不认可他们,他们也能从内心深处获得肯定和安慰。
不要再为是否过于敏感或是否能力不足而烦恼。你应该开始探寻“真正的自我”,“我的追求和目标”,“我此刻的感受,我是否尊重”。这是摆脱焦虑和紧张的起点。
如果你经常感到焦虑不安,请记住这句话:找回你的主体性,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开始主导你自己的人生。只有当你真正找回自我,才能过上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