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新闻客户端消息,日前重点研发计划“病虫害生态调控机理与应用技术研发”第四课题——“区域性小麦-水稻病虫害生态调控技术体系”现场考察研讨会在浙江湖州顺利落幕。
经过专家团队的深入考察与细致评议,他们对示范区所展现的技术应用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课题集成的“小麦害虫生态调控技术体系”精准匹配了麦(油)稻轮作区域的实际需求,并在浙江省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示范区内,小麦生长状况优良,害虫天敌数量明显增加,化学杀虫剂使用量骤减99%以上,不仅生态效益显著,经济效益也十分突出。
此次考察和研讨吸引了40余位业界顶尖学者和专家参与。
在德清县的千亩示范基地,课题负责人吕仲贤研究员及其团队详细展示了适用于麦稻轮作体系的五项害虫生态调控技术。包括利用“蛇床草+蚕豆”协同控制小麦害虫技术、利用十字花科作物种植的区域性调控技术、通过景观植物带控制麦稻系统主要害虫的技术、免疫诱导技术,以及利用香根草诱杀螟虫并保护天敌的技术。在吴兴区的示范基地,子课题负责人祝增荣教授重点介绍了功能植物的布局及应用效果。他特别提到,紫花苜蓿作为功能植物,不仅能提升农田生物多样性,还可作为湖羊饲料,为种养循环提供坚实基础。
专家组提出宝贵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基于功能植物布局的小麦害虫生态调控技术体系,加大在类似生态区的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我国农业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重胜利贡献力量。
本文为转载内容,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