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把日历的年份拨转到遥远的公元1582年,我们会发现令人疑惑的现象:在当年的日历中,居然没有“十月十日及之后的日子”,在历史的那一刹,日历从十月四日直接跳到了十五日。难道这是手机日历软件的Bug吗?显然并非如此!这其中隐藏着一次重要的历史变迁。
故事要从儒略历开始说起。在公元前的一个世纪里,罗马帝国的官儒略恺撒采用了埃及亚历山大学者索西琴尼计算的科学历法并修正实施。这部新诞生的历法被称作儒略历。为了适应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误差减少需要,历经奥古斯都的一些改动后逐渐规范化并逐渐沿用到中世纪。随着时间的推移,误差逐渐累积,原本的儒略历已无法满足精确性的需求。在公元十五世纪末期,为了修正儒略历与天文实际存在的太阳年之间的误差,格里高利十三世采取行动。他基于天文学观测结果修正了儒略历的闰年规则,同时做出了一项重要决定:人为地调整时间线以纠正历史积累误差。在实行这一决策时,决定删除了某些年份中的日子以消除误差,具体体现为1582年直接从十月五日跳过十天的存在而进入了十五日。由此产生的格里高利历(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公历)开始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然而这一重大改变并未影响农历的运行规律和使用传统。这是因为农历是一套独立的阴阳结系它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同时受到太阳月亮及众多天文因素共同影响并在日常生活中起到巨大作用它并不是简单跟着格里高利历而变化反而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节奏即使在后才正式引入公历但在农耕、传统节日等活动中依然采用农历来安排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