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发动机的维护与修理过程中,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
由于发动机使用中配气机构零件的磨损或分解检修中更换零部件等原因,会导致原有气门间隙发生变化。必须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确保其符合技术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采用液力挺柱的发动机则不需要调整气门间隙。
气门的调整必须在气门完全关闭的状态下才能进行。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家对气门间隙的调整都有特定的规定和技术要求。例如,调整状态(冷态或热态)、调整的间隙值大小等。大部分汽车通常在冷态(即发动机冷却后)进行调整。但也有部分汽车要求在热态(即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进行调整。部分汽车在冷态和热态时均可调整,但气门间隙值在这两种状态下有所不同。
气门间隙的调整部位取决于配气机构的结构形式。对于配备摇臂的配气机构,气门间隙是通过摇臂推杆一端的调节螺钉进行调整的。调整时,需使用特定工具将规定厚度的工具插入气门与摇臂之间,通过旋转调整螺钉调整间隙,并进行复查,确保间隙合适。
对于没有摇臂的上置凸轮轴式发动机,气门间隙通常通过更换挺柱上的不同厚度垫片来调整。
由于发动机各缸气门不可能同时关闭,因此气门间隙不能一次性全部调整。通常采用逐缸调整法或二次调整法。逐缸调整法是通过转动发动机曲轴,使每个气缸依次处于压缩行程上止点位置,然后检查并调整该缸的进排气门间隙。二次调整法则是将所有气门分两次调整完毕,操作简单效率高。对于不同气缸数的发动机,只需调整两次就能完成所有气门的调整。
实际操作中,还需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气门叠开状态等具体情况,采用“双排不进法”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哪些气门可调整,哪些不可调整。这种方法较为烦琐,但能有效确保气门间隙的调整准确。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行的重要步骤,需严格按照厂家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