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像一杯茶,虽然有时会苦一阵子,但绝不会苦一辈子。村里老张头60岁开着小轿车,逢人便分享他的感慨:“年轻时辛勤耕耘,未曾想过晚年能享此福祉。”他生于农历二十九,正契合了“先苦后甜”的俗语。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的生日或许隐藏着一些深意。
农历初六、初九出生的人们,他们的年轻时期经历了许多挫折。就像小李,初六生日,曾在广州打工时被黑中介骗过三次。但他并未被,每次受骗后都总结经验,最终自己开了劳务公司,并在县城购买了房屋。
生于农历十六、十九的人们,他们聪明却经历曲折。老陈十九岁生日,作为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山区搞养殖,曾被全村人嘲笑。然而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带领乡亲们养生态黑猪,产品受到城市超市的抢购。他说最该感谢的是年轻时的冷嘲热讽,这些经历逼使他深入研究每一个环节。
而生于农历二十、二十二的人们,他们性格实在。比如村东头的王婶,二十二岁生日,年轻时供养三个弟弟读书,自己四十岁才嫁人。如今三个弟弟轮流接她去城里住,家里的小辈们争着给她买新衣服。
最为传奇的是生于农历二十九、三十的人们。镇上的刘老板三十岁生日,曾经历过摆地摊、卖血的艰难岁月。金融危机时却抓住了机会,开设了自己的加工厂。他说起曾经的艰辛,笑着说:“没有那些挫折,怎会学会看风向?”
其实,哪有什么“注定”的好命。这些大器晚成的人们,都是在跌倒后拍拍灰尘继续前行。老张头天天在村口聊天时都会说:“日子就像揉面团,开始粘手粘盆,揉到位了自然光溜。”这话说得质朴却含义深远。
那些所谓的“幸运生日”,不过是给人们坚持的力量找一个寄托。真正的成功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用汗珠子一点一滴砸出来的。隔壁的二柱虽生于初五,按老说法应该平平淡淡,但他却将山货卖到网上,去年还上了省台新闻。可见,好日子是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