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和家人聊起小时候的农村生活,那时候的农村真是热闹非凡。清晨,大人们便牵着牲口去田间劳作。有些小孩子会跟着大人一起去,而另一些孩子会在醒来后再去地里玩耍。尤其在农忙时节,有的拉庄稼,有的耕地,还有的收割庄稼。当时没有现在那么先进的机器,只有传统的牛车和马车,通讯方式也相对落后,大家基本靠吼来传递信息,大人们在地里干活时,给家里人传话往往是大嗓门地喊叫,让近处的人再传话。听到骂牲口的声音、喊孩子的声音、孩子们的打闹声、哭闹声以及大人的聊天声,真是热闹非凡。因为大家都住得很近,彼此熟悉,见面都会聊上一会儿,人与人之间显得特别亲切。
随着社会的进步,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渴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他们开始意识到在城市打工比在农村务农收入更高,于是开始逐渐转变为全职打工,只在抽空回家探亲。
第二步,夫妻共同外出打工的现象也逐渐增多。最初只是男人进工地打工,后来年轻的妻子也跟随丈夫一起外出,有的在餐馆打工,有的在工地上做小工。随着女性参与劳动的机会增多,大多数女性的乡土情结逐渐淡化,见识了外面的繁华,很多人不再渴望回到家乡。
第三步,随着教育的和普及,孩子也可以集体进城读书。在2010年之前,农村的小学生数量还很多,但之后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和城镇化的加速,农村学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减少。如今,每个乡镇几乎只剩下了一两所小学和一所初中。而近年来,很多高中也出现了生源不足的现象。这使得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问题得以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逐渐变成了只剩下老年人和宠物的景象。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渐渐感到无家可归。
我不禁要问,你们的农村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