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在龙美术馆(西岸馆)的灰白主调墙体映衬下,徐小国这位70后艺术家的个展“回环”中,浓烈的红色与蓝色反复出现,显得尤为耀眼。艺术家希望通过其作品中不断重复的色彩,让观众感知到“时间性”的存在。
此次展览涵盖了十年的作品,时间跨度从2015年至2025年,包含了三个系列。这三个系列的创作问题与逻辑紧密相连,每个阶段的开始都是上一个阶段的延续,每个阶段的结束又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每一个系列都是艺术家基于其生验进行的创作,是他对时代变迁的艺术表达。解读徐小国的绘画作品,可以参照两大艺术传统:一是塞尚开启的现代传统,追求艺术的本质;二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对图像的现实隐喻性表达的传统。例如他的作品中频繁出现的“花”、“笼子”、“星光”等元素。
熟悉徐小国艺术风格的观众,都能在他作品中看到一条清晰的线索,这条线索由艺术家的个人感知和绘画语言实验共同构成。徐小国的艺术成长和创作与近20年的社会和艺术变革紧密相连。他亲眼见证了艺术从社会现实、观念艺术到回归艺术本体和观念表达的全球化进程。从一开始创作的大型神话、与现实结合的叙事性绘画,到对绘画本体表达现实感受的深入探究,他的每一步都为绘画艺术带来了新的变革。
展览的命名“回环”,源自博尔赫斯的小说《环形废墟》。小说中,火焰和魔象征着超越者的存在,他们掌控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循环往复。这一理念与徐小国的绘画路径有着某种契合,揭示了他的自我成长和创作变奏的内在动因。艺术家在寻求超越的同时又无法脱离现实,个体现实的处境就像小说中的异乡人梦见“火”一样,存在而又难以捉摸。
此次展览的陈列也如一个有机循环的“环”,呈现了不同阶段作品之间的对照,就像个体与世界、变化与永恒的关系。回环既是过去阶段的终点,也是新开始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