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最初只是广州宝安县的一个小渔村。在1979年,宝安县被撤销,深圳经济特区应运而生,开启了它飞速发展的历程。这一年,被视作深圳的元年。
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深圳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奇迹,也因此诞生了一个新词——“深圳速度”。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历史的厚重感,那么1979年的深圳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那时,一支外国考察团队深入探访了深圳。他们走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镜头记录下了深圳的城市风貌和人文景观。与过去相比,深圳的发展令人惊叹,更令国人自豪。
镜头下的1979年深圳街头,呈现出一座小县城的模样。道路两旁是骑楼,街道并不宽阔,马路上难见汽车的踪影。人们主要依靠自行车出行,身着蓝色中山装的人们在街边聊天。
远眺深圳城区,建筑物密集排列,高耸的楼宇与低矮的瓦房交织在一起。近看可见屋顶上矗立的鱼骨天线,流露出岁月的韵味。
在1978年以前,深圳主要以渔业为主。三十年前的深圳有六个渔村,渔民数量超过五万,外界也称之为小渔村。
在一条热闹的深圳街头,几位当地青年在路旁休憩,他们大多穿着蓝色中山装,自行车的车把上挂着黑色的手提包。在20世纪70年代,能拥有一辆自行车绝非易事。
还有一些外地来深圳务工的年轻人,肩上扛着行李和蛇皮袋,寻找工作的机会。那时,只要愿意吃苦,就有机会在深圳找到一份工作,而且薪资待遇比内地优越许多。许多年轻人梦想着前往深圳打工。
在当时的深圳街头,一处公交站点旁停着一辆绿色公交车,乘客们正忙着上下车。道路上,骑自行车的人们来来往往。
自1980年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这座城市已从一个小渔村蜕变成为四大一线城市之一,其成就令世界瞩目。当时外国考察团队到访深圳时,他们深入大街小巷,考察经济形势和投资环境。照片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