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北京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以来,许多小区都已经积极响应并设置了各类垃圾桶和回收点。尽管居民们已经开始实践垃圾分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会遇到困惑,不知道如何分类和投放。其实,垃圾分类并不复杂,只要记住下面四句话,就能大大降低分类错误率。
厨余垃圾(绿桶):绿色的剩余食物与果皮。厨余垃圾是指家庭生活中产生的有机垃圾,包括日常饮食中的原材料、熟食以及残留物等。在分类投放时,应注意将厨余垃圾中的水分沥干,并且去除其中的玻璃陶瓷、金属、塑料橡胶等杂质。有包装的过期食品在投放前,应当去除包装物。需要注意的是,像大骨头、榴莲壳等大而坚硬、不易腐烂的垃圾不属于厨余垃圾,应该投放到其他垃圾桶中。
主要种类包括:瓜果皮、剩余饭菜、过期食品以及茶叶残渣等。
可回收垃圾(蓝桶):蓝色代表可循环利用。可回收垃圾是指那些可以进行再生循环的垃圾,因此在投放时需要注意轻放轻投,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污染。废纸应当保持平整,码放整齐并捆扎好;有尖锐边角的废纸在投放前要进行包裹。纸箱等立体包装物在投放前需要清空内容物,清洁后压扁放置。
主要种类有:废玻璃瓶、废旧报纸、废旧纸箱以及易拉罐等。
有害垃圾(红桶):红色的标识代表着危险。这类垃圾在家庭现的频率虽然不高,但由于其潜在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及时处理并正确投放。在投放时,需要保持器物的完整性,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垃圾有残留,需要进行密闭后投放。易破损的垃圾需要连带包装或进行包裹后投放;如果容易挥发,也需要密封后再投放。
其他垃圾(灰桶):灰色桶用于投放其他不属于上述三类的垃圾。在投放前,建议将垃圾中的水分沥干。
主要包括:塑料袋、大棒骨、受污染的纸张、榴莲壳以及纸尿裤等。掌握以上分类原则,可以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