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背后的故事》
战国时期流传甚广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仍然妇孺皆知,运用广泛。故事中的鹬是一种尖嘴滨鸟,常用尖嘴戳食贝壳类鲜肉。而蚌则是带有两扇贝壳的软体动物,肉质鲜美,引得鹬不惜一切也要品尝其美味。但蚌的壳具有强大的咬合力,一旦被,几乎无法挣脱。鹬和蚌常常上演相持不下的戏码,这时,在一旁静观的渔翁便能一箭双雕,将二者一起捕获。
鹬的分类方法有多种,普遍采用的一种是将之分为五科,包括鹬科、蛎鹬科、彩鹬科、反嘴鹬科以及瓣蹼鹬科。最常见的鹬是灰背白腹,喙尖脚长,头圆身子扁的样子。而其他几种分类的特点也各具特色,如蛎鹬是海喜鹊,彩鹬体色缤纷,反嘴鹬喙端朝上或朝下弯曲,瓣蹼鹬则具有艳丽的羽毛和前三趾瓣蹼。
还有一种名为几维鸟的鸟类,也可称为鹬鸵。它们是新西兰的特产,翅膀退化,身材粗短,毛发般的羽毛细如针棘,喙尖长硬,模样滑稽有趣,被称为“奇威鸟”或“奇异鸟”。几维鸟是鹬鸟类中的骨灰级元老,虽然视力极差,但嗅觉和听觉异常灵敏。它们依靠喙基部的长须和长喙探测地下十多厘米深处的虫子,偶尔也食用一些鼠类和蜥蜴。它们还会捡食落到地上的浆果和水果。
几维鸟居住在中,也是挖掘高手。它们多疑本性,领地内往往有百来个。它们往往采取一夫一妻制,只要不出意外,都会从一而终。因为几维鸟的古老、独特、可爱与天然呆,新西兰人视若珍宝,奉之为国鸟,甚至以几维命名钱币。几维鸟已成为新西兰的象征。这个故事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与多样性。清书于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整理记录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