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打雷的声音是怎么形成的

打雷的声音是怎么形成的

在这夜中的不平凡之声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据乌鲁木齐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刁平分析气象观测记录,这是典型的对流性天气,发生时间为凌晨时分的主城区内,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又二十分钟的时间。虽然雷声震撼,但实际上降雨量并不大,累计降雨量只有0.6毫米,风速为每秒十四米。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雷声大雨点小”。

夏季是强对流天气频繁出现的季节。相较于往年,今年六月以来乌鲁木齐市的雷电天气较为频繁。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气温较高与北面冷空气活跃的影响。当水汽充足时,更容易出现短时强降水;反之则可能出现雷声大但降水少的状况。当暖气团与小股冷空气交汇时,充足的水汽和剧烈的对流运动就会形成雷雨云,从而产生雷电。在七月十七日,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最高气温达到了三十三点六摄氏度,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积蓄了能量。

新疆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春艳解释道,雷电产生的巨响有多种可能原因。根据雷达观测结果,乌鲁木齐市七月十八日凌晨发生的雷电与“正地闪”有关。“地闪”分为正地闪和负地闪两种类型,正地闪指的是云中的正电荷对地放电。虽然电流本身无声,但闪电通路中的空气剧烈增热会导致瞬间式震动从而产生声音。


打雷的声音是怎么形成的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