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头钩,又名“朝天钩”,是一种带有铅(锡)坠的特殊鱼钩,通常在常人眼中,这种钩是针对生口鱼和大鱼而设计的。但在实战经验丰富的钓鱼人眼中,它在冬钓鲫鱼、病态鲤鱼、轻口鱼以及饵料不等情况下,反而会呈现出鱼口多、中鱼率高的效果。甚至可以说,朝天钩历来就是冬钓的利器,其内含的“锚鱼”机理,鲜为人知。
在北方的冬季,水温低,许多钓友都感叹“锚的鱼比钓的鱼多”,这种现象不仅在户外,就连在室内的大棚垂钓也一样。虽然锚鱼是钓鱼人最不耻的行为之一,但在钓鱼界也有“合理锚鱼”的说法,这在一些池钓中甚至被视为正常现象。这也导致了“锚鱼”的定义模糊不清,甚至有人假装垂钓实则主要进行锚鱼。
本文将通过大家熟悉的铅头钩(朝天钩)来探析冬钓的“锚鱼机理”。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笨重的铅头钩在钓轻口鱼、滑鱼时反而好用。接着,我们会讨论如何理解、看待和界定“锚鱼”,以及为什么说铅头钩具有锚鱼的原理。我们还会探讨主动性锚鱼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我们来明确一下“锚鱼”的定义。锚鱼是指钩饵主动接触或挂住鱼体,捕获的鱼。这与鱼主动钩饵后捕获的鱼有所不同。故意的锚鱼是指利用固有线组或改变线组配置,采用增加锚鱼几率或挂鱼成功率的方式进行的钓鱼。
在垂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现象。比如,在黑坑或竞技的后期鱼情中,浮漂出现“标准动作”后抬竿上鱼,但鱼钩刺中的却是鱼嘴外边。这就是典型的饵料不、只是鱼嘴或鱼体钩饵甚至线组带来的效果。再比如,浮漂有动作但反复空竿时,加大、加重鱼钩就容易出现锚鱼的现象。
朝天钩之所以具有锚鱼的机理,主要是其特殊的结构所致。当水温较低时,许多有经验的钓鱼人会发现铅头钩虽然看起来笨重,但却能出现“浮漂信号多”、“鱼口多”等现象。这是因为铅头钩的鱼钩加铅能够增加锚鱼的几率。
在实际垂钓中,有些钓友会在鱼钩上缠一些铅皮来增加“鱼口”和锚鱼的成功率。这就是典型的锚鱼行为。在一些坑塘和黑坑中,会禁止锚钩、大钩、重钩锚鱼以及钩上缠铅皮等行为。
有些钓友会采用一些隐蔽的方法来进行锚鱼。比如使用“弃车保帅”锚鱼配件,假装皮筋颗粒但实际为金属颗粒。还有结合深水的荧光棒锚鱼颗粒等方法。这些方法都需要抵制,因为它们不仅违反了比赛的规则,还可能对水域造成污染。
本文旨在揭示一种“锚鱼”原理的产生、禁止以及因此产生的钓鱼界问题。我们并不是鼓励锚鱼行为而是希望通过了解这些现象来更好地认识钓鱼运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倡导合法合规的钓鱼行为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