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冷空气的频繁活动,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北方地区气温骤降。以河南郑州为例,气温已经降至零度以下,寒冷的天气让人瑟瑟发抖。并且随着三九天的临近,这种低温天气将更加常见。
在城市中,北方的冬季一般会提供集中供暖,即使外面寒风凛冽,屋内依然温暖如春。而且城市集中供暖的价格也相对合理,如郑州的四个月采暖期,对于十平方米的房屋,费用大约在1500多元。
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条件限制,农民们必须自行寻找取暖方法。过去,烧煤、烧秸秆和木柴是农民们主要的取暖方式。在不太冷的地方,煤炉是常见的取暖工具,而在更北的农村,农民们甚至会自己搭建火炕来取暖。这些方法虽然传统,但价格实惠。
为了保护环境和冬季空气质量,北方地区近年来开始限制农民使用烧煤和木柴的火炕。农民们必须转向使用天然气或电力来做饭和取暖。为此,“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村广泛推广。
在已经实施“双改”的农村,如果条件允许,农民们必须使用天然气或电力取暖,而不得再使用煤炭或秸秆木柴。对于私自烧煤的农民,将会受到处罚。最近,山西运城的一则消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个村子中,两位八十多岁的独居老人因为烧火炕取暖而被罚款。
据了解,这两位老人都是独自居住,由于年龄较大听力不佳,未能清楚了解村里的广播宣传,直到有人封堵火炕才得知不能烧火炕的消息。他们的火炕已经堵,有传闻称子女的罚款2000元并未落实,但火炕确实不再使用,已被水泥封死。
实际上,这两位老人的家中已经参与了“煤改电”的清洁能源改造,改用电力取暖。家中安装了热风器,并且还有采暖电费补助。老人觉得热风器有异味,不习惯使用,晚上会关闭。在火炕后,村里提供了电暖扇,但对老人的帮助有限。晚上为了安全考虑,老人会关掉电器。
像运城这样的老人虽然参与了“双改”,却习惯烧炕而不愿用电、天然气取暖的情况在农村中并不少见。为何方便的电、气取暖方式并未得到农民的青睐呢?主要原因在于费用问题。尽管农民取暖做饭的“煤改气”“煤改电”都有补贴,但即使算上补贴,电、气取暖的成本仍然远高于燃煤,更不用说烧柴了。有人计算过,以前一个取暖季烧煤取暖的费用大约为1500元,现在补贴后也需要花费3000多元,成本翻了一倍多。
除了价格因素外,安全问题也是人们担忧的焦点。使用电暖器或电暖扇是否安全?能否放心开一夜?这些疑虑让许多人选择继续使用传统的取暖方式。
综合来看,农民不愿用电、气来取暖是有其原因的。希望未来能够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为农民生活带来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