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探索】
作者:吴玲玲(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在传统文化中,“锦绣”一词蕴美好的寓意,代表着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力。古老的织物艺术,融汇着人们的灵巧智慧和温暖的触感,织出章服、衣被、荷包、鞋帽等各式物品。丝线的缠绕贯穿古今,展现了华夏文明的进程和韵味。
牧羊女绣稿原创:刘松樵 绣制:庄锦云
谈到“锦绣”,其中的“锦”指的是色彩斑斓的丝织品,“绣”则是用彩色的线在绸、布等织物上刺绣出花纹、图像或文字的艺术。《考工记》记载,丝麻制品被称为妇功,也就是女红。这门手艺在人的记忆中温暖而亲切,以女性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展现技艺和。刺绣作为女红技艺的杰出代表,将五彩的丝线精细劈开,最细处如同春蚕吐丝,细腻而不断。古代女子在豆蔻年华时,习绣是她们成长的标志,与诗艺并重。她们在丝线的世界中绽放花样年华,绣出灵动与温度,展现草叶枝蔓、虫鱼鸟兽的生命力。
锦绣山乡原创:周令钊 绣制团队:张玉珠、张明珠、陆建民、侯德美
据《古今事物考》记载,刺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已有“衣必文绣”的风尚。自宋代以来,刺绣艺术受到书画艺术的影响,追求气韵生动,并在颜色和针法上取得了突破。新的针法使绣面更加细密匀称,色彩柔和,形成了画绣结合的风格。
在民间,刺绣仍然是装点生活的重要手工艺术。女子以擅长刺绣为美德,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绣女。其中,清末民初的沈寿以其出众的绣艺成为一代奇女子。她生于江南吴县,15岁时便以“绣姑”之名在苏州城乡闻名。沈寿的刺绣艺术创新体现在对传统针法和观念的突破上,她承接了北宋以来以画入绣的手法,并在题材选择、色彩表现、画意传达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创新。她将西方艺术观念融入东方刺绣艺术中,创新性地将写实技法纳入刺绣创作,根据描摹对象的肌理变化运用新技法表现物象质感,从而增强了刺绣艺术的表现力。
向日葵原创:张仃 绣制:金蕾蕾
一江文明一线传(美术学院现代手工艺术研究院系列成果)《敦煌之梦》呈现原稿李琦构思与众工艺大师精心演绎彩绣的艺术从丝丝缕缕的线间涌出承古融今巧妙展现东西艺术的融合之光映射现代与传统对话中的独特韵味当代刺绣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继承发扬之精神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完美结合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与自信致敬传统致敬匠心致敬美好生活每一针一线都凝聚着世代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在当下这个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版一文所呈现传统工艺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及其未来走向是文化自信的最好体现之一更多内容期待您的进一步关注与探讨。《光明日报》(XXX年XX月XX日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