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点茶是喝茶汤还是茶沫

点茶是喝茶汤还是茶沫

随着历史的推进,品茶的方式不断演变。那么,究竟如何从煎茶、点茶走向如今的泡茶呢?本次,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与古人共赴一场茶之盛宴。

从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人们喜欢将茶叶与粟米等食材,以及调味佐料一同烹煮,制成浓厚的羹汤,称为“茗粥”。这种品茶方式至今仍在我国的边远地区被少数沿用。当时,没有专门的茶具,人们通常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来品饮。

到了唐代,茶圣陆羽创造了一种新的品茶方式——煎茶法。这种方法在唐代非常盛行。备茶时需要将饼茶烤至金,捣成碎末并筛去粗糙部分。烧水的过程讲究“三沸”,每一步都有特定的操作要求。分茶时,需确保各碗茶汤均匀,趁热饮用。

宋代时,点茶法逐渐取代煎茶法。点茶法的备茶过程与煎茶法相似,但要求茶末更细。在点茶时,需将茶末调成膏状,然后边加水边用茶筅击打搅拌,直至茶汤表面泛起白色茶沫。一杯好的点泡茶,其茶汤应呈乳白色,且汤花能长时间凝注杯盏不动。

到了明清及现代,泡茶法成为最受欢迎的品茶方式。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只需将茶叶放入杯、盏或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即可。浓淡根据个人喜好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个时期都有不同品茶方式的并存,但某一时期总会有一种主流的品茶方式。例如,唐代以煎茶法为主,宋代则以点茶法为主。元明之后,泡茶法才开始广泛流行。


点茶是喝茶汤还是茶沫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