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7月14日以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四川和陕西等地频繁出现降雨天气,累积雨量普遍介于100至250毫米之间。面对这样的天气状况,气象台今日继续发出暴雨预警。那么,究竟多大的雨算是暴雨?暴雨来袭时,公众应该如何应对呢?
所谓的暴雨,是指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降水的天气现象。按照我国降水量等级标准,当某地区在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50毫米,或者在12小时内降雨量达到30毫米,就可以被定义为暴雨。根据雨量大小的不同,暴雨还可以细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为了及时预警并有效应对暴雨天气,气象台会根据降雨时长、影响范围等因素,从低到高依次发布蓝色、、橙色和红色四级预警。
当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时,意味着未来24小时内,至少两个省份的部分地区将出现超过50毫米的降雨,其中南方可能出现成片的大雨,北方则可能出现分散的暴雨;如果已经出现降雨且情况可能持续,也需要警惕。
当发布暴雨预警时,表示过去24小时已经有部分地区的降雨量超过100毫米,预计未来24小时这些地区还将持续降雨;或者未来24小时内其他省份的部分地区也将出现超过100毫米的降雨。一旦发布橙色预警,表示有地区降雨量将持续上升,甚至出现更大的灾害风险。如果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那么表明已经有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暴雨灾害,未来还需要警惕更加严重的降雨天气。公众在面对这样的预警时,更应该提高警惕,做好防范措施。
